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70岁以上的老人,早上起床可不是小事!张奶奶72岁,每天早上七点准时起床,以为自己坚持了“健康”习惯,结果却头晕、四肢发软,还冒冷汗。去医院一查,医生直言:“不是身体差,是起床方式错了!”这事听起来简单,可藏着大问题,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起床方式不对,可能让身体吃不消。
张奶奶的故事不是个例。很多老人觉得早起就是健康,早上五六点就爬起来,觉得自己精神抖擞。可医生说,70岁以后,身体跟年轻时不一样了。血管没那么有弹性,血压调节也慢,猛地起床,身体来不及反应,头晕、摔倒,甚至更严重的问题都可能找上门。北京协和医院的张海澄医生讲过,早上六点到十点是老人心脑血管问题的高发时间,很多人就是因为起床太急,身体没准备好。
数据也说明问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研究显示,我国老人脑卒中的高发时段就在早上,而“起床过猛”是重要原因之一。年轻人起床,身体能快速适应,血压蹭蹭上升,可老人不行。年纪大了,交感神经反应慢,血压调整需要时间。猛地坐起来,血液没跟上,大脑供血不足,头晕眼花就来了。所以,健康不是起得早,而是起得稳。
怎么起床才稳?医生给70岁以上的老人总结了几个关键点。醒了别急着跳下床,先平躺三分钟。活动活动手指脚趾,轻轻伸展一下,让血液慢慢流到全身。这样做能让身体有个缓冲,不至于一下头晕。很多人一睁眼就坐起来,甚至直接站到地上,这种“冲刺”起床最伤身体。
坐起来后,也别急着走。坐在床边静静待三分钟。为什么?因为老人刚坐起来,大脑供血可能跟不上,容易眩晕。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说,老年人摔倒导致的伤害占家庭事故一半以上,而早上起床正是高发时段。静静坐一会,能大大降低摔倒的风险。
穿衣服也有讲究。老人平衡能力差,早上低头弯腰穿裤子、袜子,动作太猛容易头晕。最好把衣服放在床边,伸手就能拿到。穿的时候坐着,慢慢来,别急。尤其是秋冬季节,早上冷,披件外套再起床,能避免寒冷刺激血压。湿度太低也可能让嗓子不舒服,家里可以放个加湿器。
喝水是早上第一件大事。睡了一夜,身体有点脱水,血液黏稠,容易出问题。起床后喝杯150毫升的温水,慢慢喝,别用冰水。这杯水能让血液流动更顺畅,降低血栓风险。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老人每天喝水不少于1200毫升,早上这杯水尤其重要。
很多老人爱早上空腹晨练,觉得空气好,锻炼效果佳。可70岁以上的老人,空腹运动风险不小。低血糖、心率不稳都可能找上门,尤其是糖尿病或高血压的老人。医生建议,晨练前吃点容易消化的东西,比如燕麦粥或全麦面包。运动也别太猛,散步、打太极,30分钟以内最好。
其实,健康生活不只关乎老人,也跟我们每个人有关。年轻人现在熬夜、作息乱,未来也可能面对同样的问题。早点养成好习惯,对自己对家人都有好处。起床这件小事,看似不起眼,却能影响一天的状态。学会“慢起床”,不仅帮老人,也提醒我们,健康从细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