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透析治疗是许多肾病患者的救命稻草,它能暂时代替肾脏的部分功能,维持患者的生命。然而,对于很多患者和家属而言,透析并非完全的解药,相反,它有时会成为压垮患者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种情况,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多数人都知道,透析治疗是通过一台机器,模拟肾脏的功能来清除体内积累的废物与多余的水分,帮助患者度过肾功能衰竭的危机。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透析似乎并未带来预期中的好转,反而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很多家庭亲眼目睹了一个可怕的过程:患者在接受了几次透析治疗后,身体原本维持的“代偿机制”突然崩塌,身体健康急剧恶化,甚至迅速走向死亡。最让家属无法接受的是,这一切似乎来得那么迅速、那么不可控。患者原本还能正常走路、吃饭、交谈,却在透析治疗后几乎一蹶不振。
这时,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是:难道是透析机器出了问题?透析的强度过大,或者是透析液出现了问题?然而,很多时候,问题并非出在透析本身。肾科专家们普遍认为,透析治疗反映出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是,患者的身体已经濒临崩溃,透析的启动,只是让这种崩溃加速了。
肾科医生称这种情况为“透析临界型”。这些患者看似仍能过上比较正常的生活,身体各项器官看起来并没有明显的衰竭迹象,甚至一些指标仍处于合理范围。然而,体内的毒素已经在悄悄侵蚀着身体各个系统。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透析的启动,像是点燃了一个定时炸弹。因为透析并不是治愈性手段,它只是暂时替代肾脏的功能,将毒素从体内清除,但如果患者本身的身体状态已经不堪重负,透析很可能让整个代偿系统崩塌,导致身体出现严重反应。
这一点,许多患者的家属常常忽略。透析并不等同于治愈,它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无法彻底解决病根。如果患者的心脏、血管、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已经出现衰竭,透析的效果就可能适得其反,加速身体崩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透析启动后,白蛋白低于30g/L的患者,其死亡率在半年内高达31%。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患者的死亡原因并非感染或出血,而是心源性休克。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由于种种因素的压力突然无法维持正常循环,导致全身供氧不足,最终生命力耗尽。
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源于电解质失衡、血容量不稳定等多种因素。举个例子,透析中的“血钾失衡”是一个经典问题。许多肾衰患者长期遵循低钾饮食,而透析过程中使用的低钾透析液,可能使血钾水平进一步降低。血钾过低,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可能会失常,引发心律不齐,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有些患者甚至在透析刚结束后,未能从透析床上起身,就因心脏骤停离世。
这一切并非透析本身的错,而是透析前对患者身体状态评估的不足。如果透析过程中没有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尤其是电解质水平、血容量等重要指标,病情恶化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除了心脏和电解质问题,透析还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健康产生影响。肾衰患者由于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泄,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胃肠道处于高压状态,毒素在肠道内积聚,导致肠道屏障的破坏。透析过程中,体液的快速抽出减少了肠道的灌流,原本健康的肠道屏障开始破损,致病细菌趁机进入血液,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这类由透析引发的肠源性感染,许多患者和家属并未意识到其存在。透析后出现的发热、感染性休克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是透析治疗本身的问题,实际上,很多时候根源就在于肠道内的细菌开始侵入血液循环。根据一些医院的研究,透析后48小时内感染死亡的病例中,近一半的患者血培养结果显示为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这表明,透析可能让患者体内原本潜伏的“菌弹”爆发,迅速危及生命。
透析后,许多患者还会出现水肿和心衰症状。尤其是腿部肿胀、呼吸急促、无法平卧等症状,家属们往往会误以为是透析不彻底导致的“水分未清除干净”。然而,真正的原因在于透析过程中的“容量控制不当”。为了避免过度超滤,一些医生在透析时避免一次性去除过多水分,导致体内水钠负荷未能完全清除。患者回到家后,由于饮食中的水分摄入,血管中的水分再次积聚,给心脏带来额外的负担,导致水肿加重,甚至引发心衰。
这也是为什么经验丰富的肾科医生常常强调,透析并不是简单的“清洗”身体,而是要精准控制患者的“干体重”。在透析中,水分的去除量需要非常精确,否则,就可能对患者的心脏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透析治疗对患者的心理和神经系统也有显著影响。许多患者在透析后会出现烦躁、焦虑、神情恍惚等症状,家属们有时会误以为这只是“心理问题”,甚至带患者去看心理医生。然而,实际上,这种症状往往是由尿毒症性脑病引起的。尿毒症长期影响神经系统,使得神经元对外界信号的感知发生异常,透析过程中快速的代谢变化对神经细胞造成了进一步的伤害。尤其是钠、钙等神经传导离子的急剧变化,常常导致神经冲动的紊乱,最终加剧了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透析治疗作为一种救命手段,确实为很多肾病患者带来了生机。然而,它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对于身体处于“透析临界型”的患者来说,透析可能反而成为加速病情恶化的因素。医生在透析治疗中的细致评估与个性化方案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应保持对透析治疗风险的充分认知,理解透析背后复杂的生理机制,避免盲目依赖透析,将其视为“治愈”而忽视身体其他方面的恢复和保养。
透析的成功与否,往往不是看一时的治疗,而是看整体的护理与监控。或许,我们应该将透析治疗视作一种“桥梁”,而不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