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小白都不信,卖5元肠粉的,比开火锅店的老板都赚钱

2025-03-05 15:00:55
18644

在许多人眼中,开餐饮店似乎是一个“开大店赚大钱”的稳赚不赔的生意,尤其是那些“大品牌”餐馆,像是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等巨头,似乎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的代名词。但现实却是,随着餐饮市场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经济压力加大、成本上升,餐饮行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过去大店赚钱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首先,成本较低是一个重要因素。想象一下,在几十年前,像肯德基和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巨头,商场为了吸引顾客,甚至免除这些大品牌的房租。商场的管理方几乎是“送钱”的节奏,生意火爆的同时,他们自己也轻松赚取了大量利润。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人工成本也相对较低。一位前餐饮行业的同事曾分享过自己早期的经历:刚入行时,他的月工资才800元,而他所在的餐馆一个月的生意有四十多万。当时,老板的日子可以说过得相当宽裕,赚得不仅是钱,还是“财富自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餐饮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成本也逐年上升。今天,我们很难再看到那些免房租的“大餐厅”,租金水涨船高,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商场或街区的租金简直让人咋舌。而且,不止是房租,人工成本也已经成了让餐饮业者头痛的难题。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餐馆员工的工资已经普遍达到了5000至6000元/月,而这些开支对一个小餐馆来说,简直是沉重的负担。

更有一些餐饮老板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直接选择了“收缩战线”,并开始重新思考扩张的意义。一个朋友就经营着一家小小的肠粉店,他自己也深刻感受到,扩大经营并不是一条好路。尽管他的肠粉店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且以每份5元的价格做着极为简单的生意,生意还算火爆,但他却明确表示,“要是再扩张,根本没有意义”。因为不仅房租变贵,人工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再加上租金、其他的运营成本,想要赚钱的空间就越来越小。

就连这家看似“微小”的肠粉店,老板却能凭借有限的空间和固定的顾客群体,每个月依然维持在上万的收入。相比之下,另一家开了几百平方米的火锅店的同行,情况则完全不同。尽管餐馆面积大,店内装修也比较豪华,但他自己坦言:“即便生意好,赚得也只是千把块,淡季时,亏损更是家常便饭。”他总结,自己店里每个月光是房租和人工成本就要支出十几二十万。火锅店的生意虽然曾经火爆,但如今的市场环境却让他感到越来越吃力,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选择多样化的今天,许多火锅店的生意都在不断萎缩,想要从中赚钱,变得越来越困难。

这种现象其实并非个例,餐饮行业的竞争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大型餐饮品牌由于成本高企,面对的压力增大,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小而美的餐饮店,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管理和独特的市场定位,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些聪明创业者的新宠。

这也使得很多传统的大店在面临较高的运营成本时,难以像过去那样凭借规模效应获得大额利润。小店的“逆袭”现象不止出现在单一城市,实际上,在许多地方,像肠粉、砂锅饭、煎饼果子等低成本高效益的小吃店,反而成为了餐饮市场中最为稳健的“赚钱机器”。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餐饮创业者开始意识到,做大并不意味着做强。过度追求规模的扩张,反而可能导致企业运营的“内卷化”,让人陷入低效的竞争和超高的成本压力中。与其盲目扩张,不如通过创新、细分市场和精细化管理,找到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一个好的品牌,并非靠着铺天盖地的门店,而是凭借一个稳定的顾客群体和独特的品牌认知,保持着长久的吸引力。

当然,对于许多餐饮老板来说,这样的转型和思维上的变化并非易事。比如有些人曾想过通过开设新店增加收入,但随着租金和人工的不断上涨,甚至连增加门店都变得不再划算。而且,拓展业务并不是“开个新店就能赚钱”,而是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地理位置以及品牌定位来精心规划。如果盲目扩张,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因此,餐饮行业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做大做强”的传统,也许更多的还是要看餐饮企业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找到平衡点。大店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代之以的是灵活的小店经营模式。未来,成功的餐饮店不一定是面积广阔的“大店”,更有可能是那些细分市场、精耕细作的“小而美”店铺。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许能从这一变化中看到餐饮行业的多元化趋势。餐饮,不再只是简单的吃饭,而是成为了一种体验、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餐饮店的经营者,既要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又要在创新和品质上不断突破。正如许多老板所说,“餐饮,已经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而最终胜出的,往往是那些懂得如何在变化中找到机遇的企业。

这不禁让人思考:当餐饮行业走向更精细化、个性化的未来时,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在这个市场中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餐饮品牌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