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散步心梗悄悄来?65岁后这5点不注意,心脏最受伤

2025-07-05 18:00:15
18358

早晨,公园里刚有点亮光,65岁的老李头已经穿上运动鞋,准备去散步了。他觉得自己身体还行,每天走上几圈,图个心安。可谁能想到,这么简单的散步,竟然可能让心脏“喊停”?医生说了,65岁以上的老人,散步这事儿得悠着点,不然一不小心,心肌梗死就可能找上门。

心肌梗死是个啥?简单说,就是心脏的血管堵了。心脏靠冠状动脉供血,就像家里水管送水。血管里要是堆了太多脂肪斑块,就像水管里卡了泥沙,血流一断,心脏就“饿”得不行,很快开始坏死。这种情况,65岁以上的老人尤其得当心,因为血管老化,稍微有点刺激,就可能出大事。

为啥散步会惹麻烦?清晨气温低,血管容易缩紧,血压蹭蹭往上涨,心脏得使劲干活。血液这时候也黏稠,像粥一样不好流动。如果这时候老李头空着肚子、迈着大步就出门,心脏供血跟不上,麻烦就来了。数据说,早上6点到8点,是心梗的高发时间段,65岁以上的老人,心血管问题比年轻人高出好几倍。

散步得挑对时间。早上五六点,天冷人困,心脏还没“醒”过来,出去走容易让它“吓一跳”。医生建议,等太阳出来,气温暖和点再出门。10点左右是个好时候,身体也适应了,血管没那么紧张,心脏负担小。

走路速度也得控制住。有的老人散步跟比赛似的,恨不得一口气走几公里。快走让心跳加快,血液循环也加速,对心脏是个考验。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人,快走可能让心脏吃不消。专家说,散步最好慢悠悠,能边走边聊天,不喘气才算合适。

空腹散步是大忌。很多人觉得早上不吃饭,锻炼效果更好,其实这是在给心脏找麻烦。血糖低,心脏没能量,时间长了还可能晕倒。出门前吃点面包、喝杯牛奶,简单垫个底,心脏才更有底气。研究表明,低血糖会让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20%以上。

一个人散步风险不小。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最好找个伴一起走。万一身体不舒服,有人能赶紧帮忙。带上手机,或者戴个能呼救的手环,关键时刻能救命。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人突发心梗,及时救援能提高50%的存活率。

心梗不是一天两天攒出来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慢性病就像在血管里埋了定时炸弹。年纪大了,血管弹性差,血栓更容易形成。平时不注意饮食,油腻的东西吃太多,熬夜、心情不好,都在给心脏加担子。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报告说,2022年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超过3亿,65岁以上老人占了大头。

这事儿说到底,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65岁以后,日子过得舒心最重要。散步不是为了比谁走得远,而是为了让日子过得长。心梗这东西,防得好,离得远;防不好,麻烦大。你说,散步这点小心思,值不值得花?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