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秃顶困扰,为什么有的人头发茂密?医生揭开背后真相!

2025-04-14 19:30:12
18407

医院门诊室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我的办公桌上。我刚给前一位病人开完药单,正准备伸个懒腰,门突然被推开,一个身形略显疲惫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他一屁股坐到椅子上,长长地叹了口气,手下意识地在自己光溜溜的头顶上摸了一把,然后苦笑着开口:“医生,我这头发,还有救吗?”

我抬眼一看,心里大概有了数。要说彻底恢复浓密茂盛的头发,这难度确实不小。但身为医生,我还是保持微笑,温和地问道:“您家里,尤其是父亲那边,男性的头发情况怎么样?”

他愣了一下,皱起眉头,像是在努力回忆:“我爸掉头发比我还早,我爷爷更夸张,三十岁就已经秃顶了。”

我点了点头:“从这个情况来看,您的脱发很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的。”

听到这,他猛地一拍大腿,满脸恍然大悟:“果然是遗传害的!可是为什么我弟弟头发还那么浓密?”

我笑了笑:“遗传就像抽奖,您弟弟运气好,抽中了头发浓密的‘奖’,而您不幸,抽中了脱发的‘套餐’。”

其实,头发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把它比作庄稼,有生长期、休眠期、脱落期。一般情况下,每根头发的寿命在2到6年之间,之后进入休眠期,最终脱落,同时新的头发从毛囊里钻出来。因此,正常人每天掉50到100根头发,完全属于正常范围。

但问题来了,有些人的毛囊仿佛“长寿体质”,头发能稳稳当当地待个五六年,掉得慢,长得快,所以发量看起来一直很茂密。而有些人就没这么幸运,头发寿命短,刚长出来没多久就掉了,甚至一旦进入某个阶段,毛囊就开始“罢工”,掉了的头发再也长不出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大家熟悉的“地中海”发型。

很多人以为脱发是因为熬夜、压力大,虽然这些因素确实会加重脱发,但真正的幕后黑手,是一种叫“双氢睾酮(DHT)”的激素。

DHT是由睾酮转化而来的,在青春期,它让男孩变成男人,声音变得低沉,胡须开始疯长,肌肉变得结实。但等到中年,它却像“叛徒”一样,专门攻击头顶毛囊,让它们一点点萎缩、退化,导致头发越长越细,最后干脆不长了。

而且,DHT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比如,额头和头顶的毛囊对DHT特别敏感,所以秃顶往往先从这些地方开始;而后脑勺和两侧的毛囊对DHT“无感”,所以哪怕头顶光得能反光,后脑勺的头发还是顽强地挺着。

有些人天生幸运,他们的毛囊对DHT不敏感,或者体内DHT水平较低,头发几乎不受影响。还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方式简直是“防脱典范”——

他们的饮食健康,蛋白质、铁、锌等营养均衡摄入,从不暴饮暴食,也不偏食挑食;他们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从不熬夜;他们情绪稳定,不焦虑不烦躁。这些好习惯,让他们的头发得到了充分的滋养,自然不会轻易掉落。

此外,头发的粗细也影响视觉效果。天生发量多、发质粗硬的人,即使掉了一些,也看不太出来;而头发细软的人,哪怕只掉了一点,就会显得头发稀疏。

许多人一发现脱发,就开始疯狂砸钱买各种防脱产品,比如防脱洗发水、黑芝麻、何首乌等等,但现实很残酷,这些东西对真正的雄激素性脱发,作用微乎其微。

米诺地尔:这种外用药能刺激毛囊,让头发变粗变密,对刚开始脱发的人效果不错。但它需要长期使用,一旦停用,头发可能会掉得更快。

非那雄胺:这是一种口服药,能抑制DHT的生成,从根源上减少脱发。但它有一定副作用,比如可能影响男性性功能,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植发:如果脱发已经非常严重,毛囊彻底坏死,药物基本无效了,那植发可能是最后的选择。植发就是把后脑勺的健康毛囊移植到秃顶区域,理论上能长期保持发量。但植发价格昂贵,术后护理也很关键。

最后,要记住,秃顶不是世界末日。如今很多人干脆把头剃光,反而更显得干练、精神。与其焦虑,不如学会接受。毕竟,一个人的魅力,绝不仅仅取决于头发的多少。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