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17年继续冲击A股IPO,获得重启的东莞银行上市梦还有多远?

2025-07-04 16:19:16
18724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不仅能直接补充核心资本,还能为后续通过定增、可转债等工具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奠定基础,这对主要依赖息差收入、内源性资本生成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尤为重要。

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登陆深交所以来,A股市场已连续三年未见银行新股上市。去年10月,已经冲刺A股17年的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莞银行)IPO审核状态由此前的“已受理”改为“中止”,从而引发外界关注。

就在近日,沉寂多时的银行A股IPO再现新动向。6月30日,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显示,东莞银行因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IPO审核状态恢复为“已受理”。

招股说明书显示,东莞银行设立原名为东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原东莞市12家城市信用社以及19家独立核算营业部股东与52家法人企业及东莞市财政局、东莞市洪梅镇财政所、东莞市望牛墩镇财政所共同发起。

截至该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直接持有东莞银行5%以上股份的股东只有东莞市财政局1家。另外,金控集团通过莞邑投资全资持有兆业贸易、中鹏贸易及银达贸易,通过轨道公司全资持有福好投资;金控集团、兆业贸易、中鹏贸易、银达贸易及福好投资合计持有东莞银行14.68%的股份。东莞市财政局和金控集团不存在关联关系。

2008年3月更名为现名后,东莞银行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材料,于2012年2月进入“落实反馈意见”阶段,不过在2014年因未完成预披露而被终止审查,在此之前还曾有赴港上市消息传出。2019年2月,东莞银行再次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材料,并于当年3月获原银保监局批复;2023年3月,东莞银行换道注册制,目标主板上市;2024年3月末,其上市进程因“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遭中止,6月底更新了招股书内容后IPO重启审核,直至10月底再次“中止”。

据近日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东莞银行拟募集不超过7.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5%。截至2024年末,东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1.97亿元,同比下降3.68%;实现净利润37.33亿元,同比下滑8.19%,净息差由2023年末的1.61%收缩至2024年末的1.26%。该行称2024年利润下降主要是受LPR持续下调及让利实体经济影响。

此前的2021年-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分别为95.11亿元、102.79亿元、105.87亿元,后两年的营收增幅分别为8.08%、3.00%;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3.20亿元、38.33亿元、40.66亿元,后两年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5.45%、6.08%。其中利息净收入各期分别为72.86亿元、77.75亿元、83.33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6.60%、75.64%、78.70%。

利息净收入的变化主要受利率因素的影响,2021年-2023年报告期各期,东莞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79%、1.67%、1.61%。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18%、4.00%、3.93%;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分别为2.36%、2.28%、2.30%。

资产规模方面,东莞银行近年来保持着稳健发展趋势,2022年末-2024年末,该行总资产分别为5384.19亿元、6289.25亿元和6727.30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底,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01%,拨备覆盖率为212.01%。就在6月26日,银登中心披露东莞银行关于2025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转让公告。公告显示,该笔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5489.28万元,涉及资产笔数289笔,借款人户数287户,加权平均逾期天数449.43天,单一借款人最高未偿本息余额68.27万元。根据五级分类及诉讼情况,上述不良贷款损失259笔,可疑30笔。目前未诉238笔,仲裁中45笔,已仲裁5笔,诉讼中1笔。

从监管指标来看,报告期内东莞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93%、10.31%、13.93%,各项指标符合监管要求且较2023年末均有上升。

再往前看,2021年-2023年,该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32%、13.42%和13.75%,与当期可比上市银行均值相比波动较小。不过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4%、9.75%和9.9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64%、8.56%和8.87%,均低于当期可比上市银行均值。

据其此前招股书透露,发行上市所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水平。东莞银行表示,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监管底线的缓冲空间偏小,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为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该行有必要在自身留存收益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外部融资适时、合理补充资本,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媒体分析认为,尽管上市之路艰难,中小银行对IPO的执着却丝毫未减,这背后是日益严峻的资本补充压力。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12.18%,较上季度下滑0.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信贷投放需求持续增长,部分中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逼近监管红线。业内人士指出,上市不仅能直接补充核心资本,还能为后续通过定增、可转债等工具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奠定基础,这对主要依赖息差收入、内源性资本生成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尤为重要。

文章参考资料:金融界、时代财经、蓝鲸新闻等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唐吉诃德XN046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