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在天津人的传统宴席上,常常能看到一道备受喜爱的菜肴——四喜丸子。顾名思义,四喜丸子代表了福、禄、寿、喜四大吉祥象征,每个红烧猪肉大丸子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愿望。然而,作为一位天津人,对于这种宴席上的常见菜肴,我有些独特的看法。虽然这道菜色香味俱全,但每次吃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的丸子香气扑鼻,而有的丸子却似乎粉多肉少,吃上去总觉得没那么过瘾。
说到大丸子,我真正喜欢的,还是自家厨房的味道。记得母亲在世时,她常常亲手做大丸子,给我们全家人送上美味。我会趁机帮忙,学一些做菜的技巧。母亲用的食材讲究,选的是最上等的瘦猪肉,调料也一样全是上品。她从不放团粉,而是放入些许馒头碎末,用这个来增加丸子的松软和口感。每次做的步骤都非常讲究:先将丸子炸成型,再放进蒸锅里蒸熟。炸与蒸的时间要掌握得刚刚好,过了火候就不好吃了。即便母亲年过90,依然能做出那份让我们回味无穷的大丸子,吃的时候,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温暖。
母亲去世已11年,妹妹继承了做大丸子的传统,且做得不亦乐乎。每次她做丸子,都会做很多份,送给我和家里人。孩子们吃了妹妹做的大丸子后,虽然说味道与姥姥做的有些不同,但也都表示“挺好吃”,而且吃多了也不觉得油腻。她的做法中,除了猪肉,还加入了切碎的马蹄罐头,搭配面包屑或糕点渣,炸成型后再煮熟,浇上调好的汤汁。妹妹每次做几十个,分批送过来。她的做法有些创新,但依旧能保留原有的味道,给家人带来了浓浓的温馨。
看到妹妹做得这么开心,我也不禁心生一动。作为退休在家的我,不常外出,家里孩子们又爱吃大丸子,何不自己试试看呢?我想着,既然母亲和妹妹的做法各有千秋,为什么不结合两者的优点,做出一款属于我自己的大丸子呢?
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大丸子。首先,我去到常光顾的肉店,挑选了2斤猪前膀子的梅子肉,绞成肉馅,顺便买了一斤大荸荠(就是水栗子)回家。荸荠虽然剥皮麻烦,但新鲜的荸荠口感脆嫩,与猪肉搭配起来味道非常好。接着,我开始准备馅料:先将大荸荠洗净去皮,切成小丁;半个大馒头搓成碎沫备用。肉馅调好后,我多搅拌了一会儿,使得肉馅更加粘稠,再将荸荠丁和馒头碎末加入其中,继续搅拌均匀。
在这里,我没有像妹妹那样使用马蹄罐头,虽然那样方便,但我始终觉得新鲜的荸荠味道更好。而且,我还是沿用了母亲的做法,加入了馒头碎来替代糕点渣或面包屑,这样炸出的丸子更松软,口感也更细腻。
丸子做成后,我照妹妹的方法,用炒锅将丸子炸至定型,再添水煮熟。相比母亲用蒸锅蒸的方式,我觉得这种做法更能保留丸子的水分,也让丸子的色泽看起来更加诱人。毕竟,看得顺眼了,吃得才更有味。
这次我做的大丸子,成品出来后,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好评。特别是我儿子,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吃两个。虽然这个做法并没有照搬母亲和妹妹的传统,但我却把他们的精华融合了起来,做出了适合自己家人口味的大丸子。两斤肉馅,整整做了15个大丸子,大家吃得非常开心。每一口大丸子,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源自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做大丸子,和做其他菜肴一样,既要向别人学习,也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做出调整。每个人对于味道的感知不同,或许有的人喜欢咸一些,有的人则偏爱清淡,甚至有些人更喜欢加入些许辣味。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做出的美味才是最正宗的。
我常常想到,做菜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它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母亲教给我做大丸子的技巧,我又将这些技巧传给了妹妹,再由我们将它传给下一代。每一次做丸子,都是对家人之间情感的延续与传承。无论是母亲用心做出的丸子,还是妹妹创新后的变化,抑或是我自己的尝试,它们都是我们家温馨时光的见证。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和母亲、妹妹一起学做大丸子,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逐渐掌握技巧,成了家人间传递爱意的一种方式。虽然每个人的做法略有不同,但我们共同的目标始终如一——做出一份最能代表家味的美食,让家人每一口都吃得开心,吃得满足。
这些年,家里每逢聚会,总少不了这道大丸子。不仅仅是味道,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每当我们坐在一起,品味着亲手做的美食,心里就充满了温暖与感动。而大丸子,也从母亲的味道,到妹妹的创新,再到我自己的调试,它承载了我们家最真挚的情感,也成了家里人心头永远的记忆。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传承下来的味道,始终让人觉得温馨、踏实,仿佛回到了那最初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