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市的娃哈哈

北京商报
2024-02-26 09:52:39
18958
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逝世,享年79岁。

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逝世,享年79岁。这位传奇浙商的生命画上休止符,娃哈哈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

娃哈哈上一次被媒体关注,是一则股权被挂上拍卖台的新闻。这则新闻因为将“上市”重新与娃哈哈联系起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由于娃哈哈实业并没有上市,因此要变现股权,拍卖和内部转让是绝佳途径。不过,创始人宗庆后曾在公开场合掷地有声地表示,“娃哈哈不缺钱也不会上市”。

如今,不上市的娃哈哈也在遭遇成长的烦恼。娃哈哈集团虽然出了诸多新品,但能打的产品似乎还是老样子,被消费者认可的也是此前的AD钙奶、营养快线等耳熟能详的产品。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娃哈哈,在宗馥莉手中会成为什么样的娃哈哈?

北京商报

宗庆后:“我的娃哈哈只有一个”

杭州市清泰街160号,一栋朴素的六层小楼,是娃哈哈集团总部旧址,也是宗庆后最初创业时校办工厂的所在地。2023年末,随着娃哈哈办公总部搬迁至钱塘江畔的新大楼,这座清泰街小楼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将时间倒回37年前的1987年,处于不惑之年的宗庆后被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任命为下辖校办企业经销部的经理,即娃哈哈的前身。之后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宗庆后蹬着三轮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靠着代销汽水、文具、冰棍、纸张等一分一厘地积攒起了原始资本,也逐步让这家校办经销部扭亏为盈。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快捷、便捷、安全、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在食品行业,儿童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的情况很普遍,宗庆后敏锐地发现,市场上没有一款专为儿童生产的营养液。

1987年7月,宗庆后以花粉销货款和5万元银行贷款作为原始资金,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后更名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为杭州保灵公司代加工花粉口服液。

1988年,各种口服液市场火热,宗庆后又找到了当时浙江医科大学的营养学教授朱寿民,在一次一次登门拜访后,朱寿民终于被宗庆后的执着所打动,并指导娃哈哈研发出第一款专供儿童饮用的营养品。区别于大多数传统产品地推式的营销模式,宗庆后决定在杭州电视台打广告,签下了21万元的广告合同,而当时宗庆后只有10万元的流动资金,这可以说是押上了全部身家。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伴随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迅速走红,走向全国,订单如雪花片一般袭来。仅用了几个月,娃哈哈就实现了488万元收入,到1990年,娃哈哈的销售收入超过了9800万元。

几年后,娃哈哈AD钙奶诞生,以标志性的绿瓶俘获了众多消费者。娃哈哈仅用一年时间,就让AD钙奶创造了6.85亿元的产值。以当时14岁以下儿童3.2亿人算,相当于每个儿童每年喝掉3瓶AD钙奶。1997—2013年,AD钙奶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18.24%,2013年到达巅峰成为百亿大单品,巅峰时期营收超过200亿元。

在多品牌战略下,娃哈哈一发不可收拾,1998年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2005年推出功能性饮料营养快线。2010年,宗庆后登顶胡润全球百富榜内地榜首,2012年再次登顶《福布斯》中国首富,成为名副其实的“饮料大王”。

爆款“综合症”:能打的与不能打的

如果说,早年间靠着复制爆款模式、“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宗庆后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那么后期习惯性的路径依赖,则成为娃哈哈缺乏竞争力、逐渐掉队的根源。

2010年以后,中国的消费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高品质、健康、新鲜等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娃哈哈并没有及时捕捉到市场新的机会。

有营养快线的成功经验在先,娃哈哈习惯性地复制爆款模式,但并非每个娃哈哈的产品都自带爆款属性。2015年,娃哈哈把大红枣枸杞酸奶视为其主推产品之一,一度被外界认为这是营养快线的衍生品。但时至今日,依旧鲜有人知这款产品出自娃哈哈之手。此外,娃哈哈在无糖茶领域也已蛰伏了五年之久。但在业内看来,娃哈哈想要在无糖茶领域闯出一番天地,或许还需要很长时间。

除了“复创”爆款、“复制”爆款,娃哈哈还想到了“复活”爆款。非常可乐就是其最典型的代表。20世纪90年代,娃哈哈推出的非常可乐曾一度“叫板”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但在“两乐”的集体打压下,非常可乐在市场上已难觅踪迹。如今随着国潮日趋流行,2021年,非常可乐推出了两款国风包装,并联名敦煌IP高调返场。不过,时隔两年在北京、山西等市场上,非常可乐仍然不如“两乐”常见。

回顾娃哈哈近40年的发展历程,布局了包装饮用水、蛋白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果蔬汁饮料、咖啡饮料、植物饮料、特殊用途饮料、罐头食品、乳制品、医药保健食品等十余类200多个品种,支撑起了娃哈哈35年累计销售额8601亿元,利税1740亿元,上交税金742亿元的商业版图。

对于商业版图的快速扩张,宗庆后曾这样总结道,“我们把跨国公司的推销术称为‘渗透流’,即平衡使力,一点一点地渗透市场,这种方法需要大资金投入和长期的品牌运作。而娃哈哈是‘宇宙流’,即集中资金,全力投放在通路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通过实现一点,辐射全局”。

稳扎稳打的弊端,则是缺乏创新的动能。2015—2020年,娃哈哈业绩徘徊在460亿元,2022年,娃哈哈销售业绩达512.02亿元,较2013年下滑超过30%。宗庆后在央视《对话》栏目中直言道:“娃哈哈的问题还是缺少创新。”

上市博弈这六年:犹豫,迟疑,等待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企业之一,娃哈哈却公开表示坚决不上市、不融资,究竟是为何?

有人说,这份底气源于娃哈哈一直以来都“不差钱”,有着充足的现金流。宗庆后自己的解释是,“上市就要给股东负责任,如果最后股票跌了,让老百姓损失大笔钱,我觉得也不合适”。

很多人质疑宗庆后“落后”“不赚钱”,在娃哈哈后面成立的饮料企业要么通过上市股票大涨,要么被巨头并购大赚一笔,都赚得盆满钵满之时,娃哈哈的营收却从2013年巅峰时期的782亿元降至400—500亿元。

2017年,宗庆后首次对上市态度松口,公开表示在适当的时候会考虑,因为“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同年,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饮料母公司EverMaple(恒枫资本)宣布将以30%的溢价,预计花费5.73亿港元买下中国糖果。中国糖果是港股上市公司,这一举动也被业内解读为娃哈哈借壳上市的第一步,但后又不了了之。又过了一年,娃哈哈对员工股权进行了回购,这也被业内认为娃哈哈向IPO又近了一步。

六年来,市场上三番五次传出娃哈哈即将上市的消息,官方均予以了否认。但“不差钱”的娃哈哈,却接连拍卖了不少股份。仅在2023年,娃哈哈就有多次拍卖记录。

拍卖股份是否为IPO让路,娃哈哈始终没有回应。值得关注的是,根据IPO相关规定,拟上市公司申请上市的时候,最终股东人数不能超过200人。娃哈哈当前股权结构无法进行IPO的申请,通过这样持续的股改,或为其未来走向资本市场做一些铺垫。

对于娃哈哈坚持不上市、不融资,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一方面因为宗庆后对于A股的投机性心存疑虑,另一方面娃哈哈的历史沿革错综复杂,为了IPO可能要投入大量重整成本”。

对待上市态度的犹豫、迟疑,娃哈哈是否在等待更合适的时机,沈萌进一步表示,“或许是因为娃哈哈与国内众多同业相比,在漫长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没有明显掉队,这说明宗庆后为娃哈哈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上市不上市不是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资本市场只是企业融资的场所,所以只要娃哈哈并未感受到不上市带来的、抑制企业发展的压力,不上市也不影响发展”。

接班人难题:不惑之年,牵手年轻人

在很多人眼里,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娃哈哈依旧只有宗庆后。一次电视采访中,宗馥莉被问道:“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宗馥莉回答:“等于零。”

直到去年底,已经打拼了30余年的宗庆后依旧经常出差,并坚持每天工作。企业要长青,必然要“去创始人化”。宗庆后意识到放权的重要性,亲口承认而立之年的娃哈哈大公司病比较严重。

去年,宗庆后宣布已经退居二线,将日常工作交给宗馥莉打理,自己只负责在年轻人走偏时把握方向,及时调整。

宗馥莉接棒后,曾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年轻化尝试,不仅在品牌宣传上将娃哈哈纯净水20年的代言人王力宏换掉,转头签约了许光汉、王一博、龚俊等流量明星代言人,还一口气提出四大举措,计划推出20多种新品,无糖版非常可乐、“電敬”苏打水、“入茶里”低糖饮料等产品涵盖了茶饮、咖啡等多条细分赛道。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近几年,宗庆后及娃哈哈的高管理层看到了新的消费趋势,加快在产品、品牌和渠道方面做更多的调整和创新和尝试。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抓住新的机遇,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只不过,改革“雷声”大,“雨点”却不大。宗馥莉推出的一系列新品,试图打开的一二线城市,但娃哈哈的核心群体仍在三四线市场,这类市场对卖点较新、较小众的产品不感兴趣。目前矿泉水、AD钙奶、营养快线、爽歪歪仍然是娃哈哈线下销量最好的几款产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目前娃哈哈缺乏一些创新升级以及迭代的举措,在宗馥莉走向前台后,娃哈哈进入‘后娃哈哈时代’,其经营、用人等理念有了用武之地,应该会给娃哈哈带来一些新战略、新思路、新策略”。

“后娃哈哈”时代,作为新的领航员,宗馥莉又会将娃哈哈带向何方?

北京商报记者孔文燮白杨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蓝羽_XN054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