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早茶渐渐失宠?老手艺费力不赚钱,网友却说丢了初心

2025-07-06 11:00:34
18572

广东早茶,曾经是无数人心里的美食招牌,如今却有人说它在“慢慢消失”。一位老字号茶楼老板一针见血:传统手艺太麻烦,费时费力还不赚钱。鸭脚扎、棉花鸡扎、猪润烧麦,这些老广记忆里的经典点心,正从茶楼的菜单上消失。为什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广东早茶到底怎么了。

鸭脚扎,听着就让人流口水。鸭脚得卤得软糯入味,腐皮炸得金黄酥脆,里面还得包上腊肠、芋头条、猪皮、冬菇。每一个步骤都得小心翼翼,手艺不到家,根本做不出那股子地道味儿。老茶楼老板说,这道点心费工费料,年轻人不爱等,老师傅也不爱做了。很多店直接放弃,连菜单上都看不到它的影子。

再看看棉花鸡扎,名字多美。过去用鱼肚、腐皮、鸡肉一起蒸,鱼肚白嫩软滑,吃一口满嘴鲜香,像云朵一样轻盈。可现在鱼肚贵,店家为了省钱,改用猪皮代替。看着还像那么回事,可老广一吃就知道,少了那股海鲜的鲜甜,味道差了一大截。食客吃得没滋味,自然就不点这道菜了。

猪润烧麦,也是老广的心头好。选一块蝴蝶肝,去筋去杂,切得薄厚均匀,铺在烧麦上,蒸出来层次分明,猪肝鲜嫩不腻。可现在猪肝质量参差不齐,稍微放久就没那股新鲜劲儿。茶楼嫌麻烦,索性不用猪肝,换成别的材料。结果呢?烧麦还是烧麦,但老广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吃着不满足。

还有蜂窝炸芋角、炒银针粉,这些传统点心也渐渐退出舞台。为什么?老板说,手工太费工夫,年轻人消费讲究快节奏,哪有耐心等一个点心做上几个小时?一台机器几分钟能搞定的东西,谁还愿意花时间去慢慢磨手艺?传统点心的做法复杂,成本高,利润低,茶楼自然就不愿意做了。

可广东网友却不这么看。他们觉得,问题不在传统点心本身,而在茶楼的心态变了。老牌茶楼为了赚钱,开了无数分店,用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食材。省事是省事了,可味道也变了。半成品点心端上桌,哪还有当年老师傅亲手做的温暖?网友说,茶楼丢了初心,少了人情味,难怪老顾客越来越少。

早茶对广东人来说,不只是吃点心那么简单。早上七八点,老一辈人拿着报纸,坐在茶楼里,点一盅茶,两件点心,就能聊上半天。朋友聚会,家人团圆,茶楼是个让人放松的地方。无论是一个人来,还是全家出动,总能在这儿找到归属感。茶楼的热闹,不是菜有多贵,而是那份熟悉的味道和氛围。

说到底,广东早茶承载的不只是味蕾的记忆,还有老广对家乡的感情。茶楼不只是吃饭的地方,更是邻里街坊聚会的地方,是城市里的一片温暖角落。传统手艺能不能活下去,不只看茶楼老板的坚持,也看我们这些食客愿不愿意为这份情怀买单。你说呢?如果是你,会不会为了那口熟悉的味道,再走进老茶楼?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