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送窝窝头太硬爸妈吃不下,改良加3样,香软不噎人?

2025-06-07 15:00:31
18391

邻居王奶奶端着一盘热腾腾的窝窝头,笑眯眯地送到我家门口,说这是她早上刚蒸的,粗粮做的,吃了身体好。我爸妈接过来,闻着那股淡淡的玉米香,忍不住咬了一口,结果嚼了两下就放下了,悄悄跟我说:“这玩意儿太硬,噎得慌!”可没过几天,他们又念叨起王奶奶的窝窝头,说吃惯了还挺香,想让我学着做点,但得软和点,别那么“硌牙”。

窝窝头是北方常见的主食,用玉米面或杂粮面做成,形状像个小圆锥,底下宽上面窄,中间还空着。蒸的时候因为中间空,熟得快,吃起来有股粗粮的实在感。玉米面富含纤维素,能帮肠胃动起来,对便秘有点好处。它还有玉米油、蛋白质、氨基酸这些营养,属于低脂低糖的食物。不过得提醒一句,只有纯玉米面做的才有这些好处,掺了其他东西的就不一定了。

南方人吃窝窝头可不多见。像武汉的包子铺里偶尔有卖,但口感偏软,跟馒头差不多,咬一口就知道是精粮做的,少了粗粮的嚼劲。北方人做的窝窝头,通常是玉米面和黄豆面混着来,不发酵,面团实心,蒸出来口感扎实。王奶奶说,她小时候家里穷,窝窝头是常吃的饭,粗粮吃多了,身体结实,心情也好。

我爸妈吃了几次王奶奶的窝窝头后,觉得味道不错,就是太硬,不合南方人的胃口。他们让我试着做点改良版的,软一点,香一点,别噎人。我琢磨了一下,决定在粗粮的基础上加点料,让窝窝头更好吃。做之前,我特意跑去问王奶奶,她笑着说:“想吃软的?那得加点巧心思!”她教了我几招,我又自己摸索,总结出点经验。

做窝窝头,我加了三样东西:中筋面粉、酵母和牛奶。中筋面粉让面团不那么硬,蒸出来不会噎嗓子。酵母是关键,面团发酵后松软,吃着不费劲。我媳妇还笑我:“这还叫窝窝头?跟馒头没啥区别!”我回她:“好吃就行,管它正不正宗!”牛奶是为了加点奶香味,口感更顺滑,爸妈吃着也开心。改良后的窝窝头,粗粮的底子还在,但吃起来更像家常点心。

做窝窝头也有技巧。用热水烫面比凉水好,能让口感更筋道。但水得慢慢加,尤其是加了牛奶后,面团太湿就蒸不出形状。玉米面得先过筛,把大颗粒和杂质去掉,这样吃起来更细腻。揉面时,玉米面有点黏手,稍微蘸点水就行,但别加太多,不然面团会软趴趴。蒸的时候,火候也得注意,时间太长水分跑了,窝窝头就变硬了。

具体做法其实不难。拿340克玉米面,混160克中筋面粉,搅拌均匀后先用少量开水烫面,再加温牛奶和3克酵母,揉成光滑面团。放蒸锅里发酵一两个小时,温度保持在30多度,盖上保鲜膜,发酵效果更好。发好后,再揉一揉,搓成长条,切成小块,捏成中空的圆锥形。上锅大火蒸20分钟,关火后焖几分钟,窝窝头就出锅了,香喷喷又松软。

做着做着,我还想到点别的。窝窝头这粗粮,搁在过去是普通人家的日常饭,现在却成了健康饮食的代表。粗粮好处多,但也不能吃太多,肠胃弱的人得悠着点,有过敏体质的更得问问医生。做窝窝头的时候,我常想起王奶奶的话:“吃啥都得适量,心情好,身体才好。”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