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讯,近日,一份奇瑞7月份经管会会议精神文章的截图在网络流传,引发网友热议。
会议精神提到,要坚持提高人员效率,人事部门要把关于加班问题的要求落实到人事工作改善的具体行动中,特别要围绕人员“345”的策略,研究人员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提升,建立业务板块的人力效率模型。切记不可理解为简简单单的加减法,真正实现3个人干5个人活,拿4个人的工资。
奇瑞方面人士回应称,该截图确实为内部刊物内容,但这个是正常行业绩效管理法则,提升人员效率,被歪曲解读了。
另据第一财经,奇瑞集团新闻发言人金弋波表示,网上很多言论都忽视了这些背景和内涵,完全解读错了方向;内部刊物截屏中提到的人员效率“345”策略,是一个绩效管理目标,也是早年一些公司探索管理创新的经验,目的在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不是简单的工作量加减法和成本削减。
然而,综合历史报道发现,加班文化,在奇瑞似乎已成为常态。
“最大的敌人是内部员工”
今年7月初,有关奇瑞员工爆料公司加班严重的话题曾引发广泛关注。
一位认证为“奇瑞员工”的网友发帖《奇瑞最大的敌人是内部员工》,称奇瑞汽车内部存在强制加班行为,每周加班时长需大于20小时并且没有加班费,仅补贴10元餐补。另外,员工加班调休时间严格限制,部分部门禁止调休申请、禁止请假,还会依照加班时长进行末位淘汰。
对此,多位奇瑞汽车员工向媒体证实,上述描述属实。他们还补充,每周一要进行加班排名,各部门之间要对比加班时长,没达到加班系数就要被通报,有的部门要求周六出勤率到99%。
据界面新闻,一位在奇瑞汽车芜湖总部工作的员工确认称,其所在的部门每个月工作时长至少是劳动合同上签署时长的1.4倍。“工作时间‘896’,周六强制加班,周日休息不保证。即使活干完了也不允许下班,必须留在工位上卷加班时长。”“896”是指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六天。
在这种加班强度下,有一位2023年入职的应届生对媒体透露,奇瑞汽车人才流失率较高,应届生几乎不到一年走掉了七成,剩下的也只准备积攒两年工作经验后跳槽。据他统计,5月一共加班了120小时,加上正常上班的174小时,总计工作时长近300小时。但他到手的薪资只有4800元左右,算下来时薪只有16元。
更让奇瑞汽车员工难以接受的是,为了掩盖加班事实,员工上班打卡历史记录被关闭,默认展示打卡时间为8:30至17:00。这也成为了员工不满的导火索。
对此,奇瑞回应称:"媒体报道关于奇瑞‘非法加班’等内容是未经证实的消息,属于不实信息。"
而文章开头的会议精神提到,近期关于加班的舆情,给公司造成一定程度伤害,实际上暴露出公司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一个企业如果连员工都照顾不到,何以照顾社会?何以照顾股东利益?要摒弃过去简单粗暴的人海战术,疲劳战术、全力打造“幸福奇瑞”,要把员工当成家人一样看待。
会议还提到,人事部门要深刻复盘,同时要提高加班的效率,坚决杜绝无效加班、没有质量的加班。
加班文化早已根深蒂固?
2023年3月,一封奇瑞汽车高管要求周六加班的内部邮件被曝光,引发舆论热议。
该邮件发件人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这位高管在回复研发出勤统计时称,所有员工应以奋斗者为本,周六是奋斗者的正常工作日,对于行政领导们则必须为正常工作日,并暗示想办法规避加班的法律风险。
据了解,高新华是奇瑞公司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在奇瑞已有26年,可以说是奇瑞的“老人”,他的邮件非常具有代表性。
此后,高新华回应称,邮件要求的对象并非普通员工,而是希望激发愿意努力工作的员工,鼓励他们奋斗,同时不让他们吃亏,邮件内容本意并非压榨员工。但对于外界关注的“规避法律风险”这一说辞,高新华则并未做出回应。
据劳动法规定,强制要求周末加班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与休息日中安排劳动者工作且不补休的需要支付2至3倍的工资报酬。强制要求加班且不支付相应劳动报酬的用人单位,员工有权向相关部门举报。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华还在邮件提到,这是学习华为精神,让奋斗者努力,也确保奋斗者不会吃亏,并要求“从机制上想办法”。此时,华为成了奇瑞加班的“挡箭牌”。
对此,有网友表示,“工资真的不高,加班是真不少。”打着奋斗之名却无加班补偿之实,还要向华为看齐。难怪有网友怒评:“华为给多少钱,奇瑞给多少钱?”
事实上,早年间,就有奇瑞员工对《环球企业家》表示,“尹(尹同跃,奇瑞董事长)鼓吹信仰学,喜欢员工无偿奉献,加班到死。”
在高新华邮件发出之前,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李学用就已喊出了“让内卷来得更猛烈些吧”。
可见,奇瑞的加班文化和内卷早已根深蒂固。
加班文化背后的焦虑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老牌劲旅,奇瑞汽车近年来新能源转型的紧迫感加深,加快了追赶同行的步伐。2023年奇瑞控股集团全年销量188万辆,创下历史最高年度销量,但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仅为12.8万辆,占比不到一成。
“奇瑞将不会再客气,一定会进入全国新能源汽车排名的头部。”去年10月“不客气”发言后,尹同跃在今年4月再度高调表示,今年年中奇瑞要回到新能源前三,年底要成为新能源行业第二位,要看到王传福(比亚迪董事长)的背影。
2024年上半年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10.06万辆,同比增长48.4%,成为国内汽车销量增速最快的车企。乘联会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中,奇瑞位列比亚迪后,将吉利、长安甩开,登上“自主第二”的位置。
销量第二,奇瑞似乎在年中已提前看到比亚迪的背影?但需要注意的是,尹同跃为这一目标给出了“新能源”的限定词,事实上奇瑞不仅没有提前完成目标,离自己定下的“年中前三”也较为遥远。
上半年,奇瑞新能源销量18.1万辆,同比增长181.5%,7月份新能源销量4.54万辆,同比增长254.5%。但与同行相比,总销量被甩开的吉利、长安上半年新能源销量分别为32万辆、29.9万辆,远高于奇瑞。
乘联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中,奇瑞无缘自主新能源TOP3,勉强挺进榜单前十,未达成自我预期。总销量第二的绝对优势,聚焦到新能源领域,排在奇瑞前面的还有吉利、长安、理想、赛力斯、广汽埃安等一众自主品牌。
奇瑞控股经营管理委员会对上述成绩似乎也不满意。上述会议精神截图显示,奇瑞控股经营管理委员会在此次经营会议中表示,奇瑞控股上半年的利润、经营性现金流等指标完成挑战目标,但营收、销量未达成目标,且近两个月的经营出现较大偏差。因此,下半年奇瑞控股要全力开拓市场,建立正态分布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努力提升下半年经营,谋划明年更高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要想在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奇瑞还需练好内功,在产品、技术、营销等方面下足功夫。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上下必须形成合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只有建立起与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奇瑞的转型之路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