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后睡觉藏大坑?医生紧急提醒,这些夜间习惯正在偷走你的健康

2025-04-14 18:30:25
18632

年纪越大,越要注意睡眠,这句话听起来耳熟能详,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老生常谈,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到了晚上反而越发放纵自己,对睡眠的重要性不以为意。可你知道吗?

有些人每天晚上看着似乎没什么异常,早上醒来却发现半边身体失去知觉,嘴巴也说不清楚,甚至站都站不稳。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不是昨天受了凉,或者是不是血压突然飙升,可真正的原因,往往藏在那些被忽略的夜间习惯里。

在医院工作的二十多年里,见过太多六十岁以上的脑梗患者,很多人平时看着健康,血压控制得不错,也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甚至平日里比同龄人还要注意养生。可最终,他们还是倒下了。

这并不是“突然”的,而是长久以来的隐患终于浮出水面。而这些隐患,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习惯开始的,尤其是在晚上。哪些习惯可能正在悄悄增加你的脑血管风险?又是什么样的行为正在将你一步步推向脑梗的边缘?

不少人习惯晚上窝在沙发里,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刷手机、看电视、打麻将,甚至连水都懒得去倒一杯,觉得这样才是最舒服的放松方式。但你知道吗?

六十岁以后,久坐不动的危害比你想象中更大。即便只是静静地坐着,心率也会降低,血液流速变慢。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本就容易动脉硬化,如果再加上水分摄入不足,血液粘稠度增加,很容易在长时间不动的情况下形成血栓。

我曾接诊过一位七十岁的退休老人,平时生活规律,也没什么大毛病。可他有个习惯,晚饭后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几乎不动,也不怎么说话。

那天晚上,他和往常一样坐在沙发上看了两个小时的电视,结果突然感觉脑袋一阵发沉,说话也含糊不清了,家人赶紧送医,一查就是脑梗。

他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也没生气、没激动,怎么就脑梗了?”其实,问题就出在久坐不动上。

很多人白天情绪平稳,可一到晚上,脑子开始活跃,白天的烦心事、未来的琐事统统浮上心头。越想越清醒,甚至有些人会因为某个没说清楚的事情而懊悔,或者因为某个委屈而越想越气。

有些人看着不吭声,其实心里早已翻江倒海。而这种情绪的波动,对血管的影响极大。

我曾遇到一个脑梗患者,平时健康状况不错,就是经常因为子女的事情上火。她嘴上不说,但晚上躺在床上反复琢磨,越想越气,甚至常常气得彻夜难眠。

那天晚上,她还是因为一点家庭琐事不痛快,睡前脑子里一直在“复盘”,结果半夜突然头痛剧烈,醒不过来。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脑梗急性发作。

人的情绪和血管健康关系密切,尤其是睡前,如果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就会异常活跃,导致血压波动,血流不稳定。对于已经存在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波动很容易诱发血栓,最终引发脑梗。

很多老年人晚上都会起夜,这本身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问题在于起夜的频率过高、动作过猛,或者因为起夜次数太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有些人一晚上要醒三四次,每次起床都急着去厕所,有时候蹲太久或者起身太快,血压骤然变化,就很容易引发短暂性脑供血不足,甚至导致晕倒。

我曾接诊过一位六十多岁的患者,每晚起夜四五次,早就习惯了。他说自己一般醒了就马上去厕所,困得睁不开眼时,还要扶着墙走。有时候起身过快,会头晕眼花,但一直没当回事。

直到有一天凌晨,他上厕所时突然晕倒,家人发现他嘴角歪斜,说话模糊,紧急送医后,确诊为小脑梗死。

夜间本就是人体交感神经活动最弱的时段,血压相对较低,突然起身,会导致直立性低血压。而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血管弹性差,供血调节能力弱,这样的血压波动,极易诱发脑梗。

不少人喜欢晚上开窗睡觉,觉得空气流通才舒服,尤其是春秋季节,夜里风凉凉的,吹着睡觉很踏实。但你知道吗?

老年人晚上开窗睡觉要讲究方式,尤其是不能让冷风直接吹到头部和颈部,否则很容易引发脑部血管痉挛,甚至导致供血不足。

有一位六十多岁的男性患者,每晚都开着窗睡觉,还喜欢把头靠近窗边,说这样呼吸顺畅。

那天晚上风特别大,他依旧没关窗。结果半夜被冷醒,早上醒来后却发现说话不清楚,手也抬不起来。家人赶紧送医,被确诊为大脑中动脉缺血性梗死。

温度变化对血管的刺激非常大,尤其是老年人的脑部和颈部血管对冷空气格外敏感。夜间本就气温较低,如果再让冷风直接吹到头部,极易造成血管急剧收缩,甚至短时间内血流中断,增加脑梗的风险。

很多人觉得脑梗是突发的,毫无征兆,可其实它早就埋伏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夜晚,那些看似无害的小习惯,正在悄悄将脑血管推向崩溃的边缘。

或许今天看起来没什么影响,但日积月累,总有一天,问题会突然暴露出来。所以,如果你或者家人已经有这些习惯,一定要尽早调整,别等到病倒的那一天,才后悔莫及。

你的睡眠习惯健康吗?你身边是否有人也有这些习惯?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