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当你刚踏入餐饮行业时,可能会听到许多前辈说过一句话:“做餐饮,一定要走差异化。”这话乍听之下很有道理——毕竟,如果所有餐厅都做的是一样的东西,顾客为什么要专门跑到你这儿来消费呢?但你知道吗,真正做到“差异化”,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很多餐饮老板,尽管开了十几家店,店与店之间除了招牌和装修不同,做的菜品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所谓的“差异化”,看似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实际上,却是充满挑战的高墙。
那时候,我记得有个资深餐饮人跟我说过,真正能做好餐饮的人,都是能够在差异化上做文章的。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让顾客记住你,打破同质化竞争就显得尤为重要。看似如此,但你真的去试试,就知道这条路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就像一些餐饮老板,他们常常口口声声提到“差异化”,但当你真正了解他们的店铺和产品,你会发现,除了一些表面的装修、服务形式上的细微调整,菜品本身差别并不大。举个例子,一些餐饮老板在开新店时,会试图“创新”,但其实他们推出的产品和市场上的其他同类商品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包装或者配方的小改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差异化似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那些初入餐饮行业的新手来说,走差异化之路更是一个充满荆棘的难题。去年,我看到一个经验丰富的餐饮人给新手们的建议,居然是:“不要想着一开始就做差异化,最好的方式是模仿。”直白点说,就是去模仿那些已经成功的餐饮品类,选择在当地市场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餐饮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本地化,而不是从零开始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情。
这个思路其实并不新鲜。你想,一些成功的餐饮品类,背后一定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需求。这些餐饮形式的成功,证明了它们在当地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因此模仿已经成功的餐饮模式,至少能够减少一些试错的成本。而相较于“差异化”竞争,模仿可以让新手老板更有把握地进入市场,获得稳定的客源。
这种模式并不是说要完全照搬,而是通过分析市场上成熟的餐饮品类,进行适当的微调与创新。虽然听上去可能有点“抄袭”的味道,但实际上,这种模式更符合大多数餐饮小白的实际情况。毕竟,没有经验,也没有品牌积累,贸然去追求差异化,很可能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挑战。
有时候,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例子看到这种模仿与调整是如何运作的。比如,在我所在的一个小村庄里,有家做肠粉的店一直生意火爆。说到肠粉,这道传统的街头小吃,在这里并不常见,尤其是我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谁会去吃肠粉。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新的餐饮形态进入了村里,肠粉逐渐在当地获得了青睐。
这家老肠粉店在村里经营了很多年,凭借着口味稳定和服务亲切,积累了相当多的回头客。前几年,村里开了另一家肠粉店,这家新店直接照搬了老店的做法——从菜品口味、价格策略到装修风格,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新店的肠粉在一些配料和酱料上做了小小的调整,口感略有不同。
起初,新店生意一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了更多的顾客。为什么呢?因为这家新店其实并没有去做什么“差异化”,而是抓住了原有市场的需求,将老店的成功模式加以复制。虽然口味上略有调整,但整体来说,并没有脱离人们对肠粉的传统认知。这种“模仿式”的经营方式,让新店顺利打入市场,并且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生意逐渐火爆起来。
这种现象其实有些讽刺。因为按照许多餐饮人的理论,如果想要在餐饮市场立足,就必须走差异化。然而,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模仿和调整同样可以取得成功。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封闭的市场环境中,顾客对新的餐饮品类的接受度较低,这时候,选择模仿已经成功的品牌,可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突破口。
在一些乡镇或者小城市,大家的饮食习惯比较固守,对于新鲜的事物并不容易接受。正因为如此,很多餐饮品类即使尝试差异化,也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反而是那些遵循市场规律、贴近顾客需求的餐饮模式,反而能够稳定地获取市场份额。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餐饮老板,甚至是在竞争激烈的城市中,也选择通过模仿、微调的方式进入市场。
如果说模仿是打开市场的一条捷径,那么差异化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毕竟,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单纯的模仿终究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胃口的。真正的差异化,仍然是在未来长期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或许,最关键的不是去一味追求创新,而是通过模仿和调整来积累经验,在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再通过细化的差异化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毕竟,在这个餐饮竞争激烈的时代,能够站稳脚跟的,才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