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会热点--房地产篇

天天财经
2023-03-09 17:51:05
28061
适当放宽对房企预售房款监管资金的提取条件和流程;建议阶段性推出商业不动产公募REITs;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高质量建筑设计建造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上面这段话正是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房地产行业层面的表述。天天财经为您梳理了两会间房地产相关议题,如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充满信心 2023年将在三方面下功夫

3月7日下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充满信心。

倪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市场供给和需求看,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防控政策也作了优化和调整,对房地产供需两端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供给方面,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可以顺利进场,住房项目复工率大大提高。从需求看,现在售楼处看房量大幅提升,成交量也有明显改善。从市场预期看,今年1、2月份全国商品房的销售,包括一手和二手房,结束了13个月的负增长。虽然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有涨有跌,但总的看价格是平稳的。同时,保交楼工作在扎实推进,有力保障了购房人合法权益,房企的合理性融资也得到了改善。市场主体信心正在恢复。从政策落实情况看,购买首套住房的大力支持政策,购买二套住房的合理支持政策,已经出台,正在落实见效。不让投机炒房重新入市、原则上不支持三套以上购房的要求,各地也在认真落实。

同时,倪虹强调,“我们期望的企稳回升,第一,是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的企稳回升;第二,是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企稳回升;第三,是防止市场大起大落的企稳回升;第四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企稳回升。”

对于202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倪虹表示,将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稳支柱,二是防风险,三是惠民生。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适当放宽对房企预售房款监管资金的提取条件和流程

2023年全国两会,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增强市场信心,姚劲波再度带来《加大三点政策力度,让房企行稳致远》建议。

姚劲波指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转变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房地产行业本身,需要从“带动经济发展”单引擎作用,向“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民生保障”的双引擎作用转变;地方政府逐步从土地财政向税收政策转变;房地产开发从“旧三高”模式向更关注城市低碳化发展、提供与居住需求升级相匹配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升维的模式转变。

对于如何改善房地产市场当前现状,姚劲波表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扩宽房企的融资通道,包括下调融资利率、创新金融产品等;二、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制度,优化资金监管制度;三、加速数智化落地,促进房企高质量发展,即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将房源与购房者需求的精准匹配,优化购房者体验,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数字化营销为中轴、以房企服务为中心,将运营的范围优化延伸至物业服务、多元化增值产品等领域,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并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建议阶段性推出商业不动产公募REITs

公募REITs热度不断上升,其扩容动向受到各方关注。张懿宸委员认为,阶段性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不动产公募REITs工具,对于解决民生期盼、助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善消费预期等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商业不动产公募REITs产品,为当前地产困局注入新的能量,提振购房消费信心,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大盘的稳定和发展。”

张懿宸委员建议,适度放松对发行主体的资信要求,压实中介机构的主体责任,合理设置信用防火墙。建议制定特殊的募集资金的监管要求,建立专门的资金监管机制,统一监管募集资金,统筹使用资金,助力民生项目顺利交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陆铭认为,在快速城镇化和人口大规模跨地区流动的过程中,当前的宅基地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乡村振兴的需要。农村宅基地已经出现了严重闲置,且不同地区农村宅基地的具体情况存在巨大差异。在城中村和靠近城市的农村,人口外流情况较少,宅基地的需求仍然较高,有些宅基地已经成为被交易的小产权房。在具有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的农村,很多宅基地已经被用于经营性用途。在远离大城市的农业主产区,人口外流严重,闲置宅基地的市场价值不足。

陆铭表示,当前宅基地所有权中的占有权、处分权和收益权归于集体经济组织,而使用权赋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户持有。然而,“宅基地资格权”尚属“无法无据”的政策性术语,需进一步明确资格权和使用权的具体内涵。此外,宅基地租约的短期化不利于长期投资。合同短期化导致相关经营活动缺乏稳定权益保护,不利于相关主体开展长期投资。

因此,陆铭建议加快推广宅基地改革试点的经验,坚持“实践先行,政策指导,法律兜底”,允许各地分类规划,以多种方式盘活闲置的宅基地。

第一,进行广泛调研,鼓励不同地区分类规划一方面,在假设农村宅基地允许自愿买卖且价格合理,在城里就业和生活的可以有配套的廉租房、公租房和子女教育的前提下,了解农民和潜在的宅基地使用者对宅基地流转与转让的意愿。另一方面,结合村庄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特征,统筹农户意愿、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不同地区的农村进行分类规划。第二,因地制宜,多渠道盘活农村宅基地使用。第三,宅基地监管和权益处置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村集体决策。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以高质量建筑设计建造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李兴钢指出,当下,建筑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建筑品质有待提升、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与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其中,与建筑工程设计建造相关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建筑师全过程主导权和设计控制连续性不足。二是招投标活动低价中标影响设计和施工质量。低价中标容易造成低质低价、以次充好、优汰劣胜的不良后果,容易陷入节省成本、利润降低、偷工减料的恶性循环,造成工程建设质量下降、服务标准降低、无法兑现工期承诺,甚至埋下安全隐患。三是施工企业工人技术水平整体不足。在中国建造发展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过程中,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叠加,职业技能提升紧迫性更加凸显。四是全过程专业化管理制度较为缺失。

针对上述问题,李兴钢提出4点破解建议:

一是加强和细化主体责任,强化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全周期的引领性作用;建立合理机制和制度,明确责任建筑师统筹各专业、各环节的主导权,保障其把控设计建造过程的连续性,发挥建筑师对建筑品质的整体管控作用,提升设计建造品质。

二是取消设计施工招投标活动中的低价中标条款,鼓励按“平价高质”原则确定中标单位;制定与新时期建筑设计服务范围、内容及深度相符的设计费指导价,提倡在招标书中明确按科学标准测算的设计费用,以合理设计收费促进落实高质量建筑设计要求。

三是推动建筑产业技术工人队伍队伍建设,建立建筑行业“大国工匠”培养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带动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满足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建立设计建造全过程专业化管理制度。在项目前期加强设计任务书合理性的专项技术审查(特别是国家投资项目);在设计方案评定阶段,提倡按照建设-使用分离原则,建立专家评定辅助决策制度;在项目竣工交付后,由政府部门主导,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设计和施工质量进行短期、中长期检测和再评估,奖优罚劣,为高质量设计建造保驾护航。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尚品宅配集团董事长李连柱:建议加速产业“数智化”升级

李连柱认为,加速产业“数智化”升级,搭建数字“设计工厂”平台,将助力推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家日前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中提到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因此,家居企业也应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的商业模式正成为各家居企业推进大家居战略的‘武器’。”

以软件技术起家的尚品宅配,近年来以“数智融合”作为研发方向,将营销、设计、生产、交付各个环节全面数字化、云端化,形成数据链路闭环。尚品宅配作为家居行业的代表,能从橱柜、衣柜发展至率先提出做全屋定制,靠的是工业4.0智造工厂带来的大规模个性化生产方式和数字化应用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李连柱认为,家居定制经过了从木工打制的1.0时代、单品定制的2.0时代、全屋柜类定制的3.0时代到整家定制的4.0时代,现在应该进入到全屋定制随心选的5.0时代,“随心选”是基于用户思维推出的将选择权交还给消费者的新时代消费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徐蕊_XN043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