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察|“单脚跳”的数字经济,背上巨额KPI

天天财经116
2023-02-02 10:15:16
26644
数字技术的深度决定应用层的广度,是决定数字经济整体形态发展的最本质动力。


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政策视野至今已经十年,这是产融领域忘掉“风口”转身寻找横切面变化的十年。经历了十年狂奔的数字经济,在今天互联网迎来“诸神黄昏”之后不得不面临拐点处的抉择。



作者|张佳灿

来源|天天财经116


2023年开年,一个词汇几乎同时出现在全国31个省地方两会的报告当中,它就是“数字经济”。


众所周知,中国是战略驱动型市场的典型代表,注重顶层设计是国内经济领域的显著特征;与此同时,从核心省份直接为数字经济押上“数字”一事也可以看出,国内市场发展数字经济并不是“说说而已”。


以“包邮区”为例。公开信息显示,江苏省提出,2023年数字经济规模要突破5.5万亿;浙江省的表述是“到2023-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上海则要求未来五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等。


一系列信息透露出,数字经济板块将继续成为2023年新兴产业中的重点扶持对象。


不上也得上


很多人对数字经济的理解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熟悉感大多来自数字经济的实际应用,而陌生感主要源于数字经济门槛过高的技术层;而这两层,也刚好构成了业界对数字经济的两重流行解构——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前者对应的是被数字技术赋能的产业门类,也就是为大众所触所感的实际应用,比如发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所有平台经济、数字服务、电子商务,以及更广义且深奥的工业4.0、精准农业、算法经济等等。


后者则是产业数字化的根基,也因为其足够重要和硬核而被称作数字经济的“核心层”。数字产业化,即对应着数字经济中的底层技术、基础建设,外显为IT/ICT部门。毕竟只有技术足够扎实、稳定,才能拖住应用层的扩散、进化。


总结来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共同构成了一种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经济形态。


发展数字经济自有其必要性,这是由数字经济本身的积极作用所决定的。


“十四五”规划中显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而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二,占GDP比重达到38.6%。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方面意义重大,自2012年十八大以来,政策层多次强调发展数字经济,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刚过去的2022年,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的计划报告提出,实施“东数西算”工程。这一旨在把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的国家级工程,是过去一年数字经济领域的大动作,也是数字经济进入发展新征程的标志性事件。


如果站在更高的格局上看,今天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更有其紧迫性


相比于过去中国GDP平均9.7%的增长速度,早已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开始迈出稳进缓增的步调。鉴于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这是一种与人口、产业、资本结构变化相伴生的规律性变化;再结合当前的全球局势来看,区域冲突、贸易摩擦等很难改变的因素,也将使经济增速减缓的趋势持续。


当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带领增长的竞争力式微之后,及时进入以全新数字技术拉动产业发展的新经济阶段,对中国经济社会整体而言是一种幸运。


站在残血巨人的肩膀上


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政策视野至今已经十年,这是产融领域忘掉“风口”转身寻找横切面变化的十年。


十年间,一系列新变化织就的数字经济百景图,无疑与大众满意度日益高涨的生活经验相契合。只不过日中则昃,经历了十年狂奔的数字经济,在今天互联网迎来“诸神黄昏”之后不得不面临拐点处的抉择。


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的“二选一”行为开出182.28亿元的行政罚单,这串“世界第二(第一名是谷歌)、中国第一”的天文数字开启了针对互联网领域的反垄大幕;随后,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无一幸免。


撇开具体数字的浮沫,数字经济从无序扩张转向全面规范的发展轨迹显得清晰起来。


2021年下半年,《数字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数字经济领域重量级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不仅结束了巨头任意采集、利用用户数据的线程,也开始拆除平台亲自筑起的数据围墙。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叠加美股市场针对中概股的监管收紧,巨头股价纷纷跳水。数字经济也不得不在互联网的残体上一边总结教训,一边探寻新的增长点。


教训其实并不难总结。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过去二十年一直站在中国数字经济版图的中心呼风唤雨,以至于一度成了数字经济的代名词。伴随流量被瓜分殆尽,各家巨头纷纷陷增长瓶颈,底层技术的重要性才得到了重视。


数字技术的发育缺陷,也是今天中国被“卡脖子”的直接原因。


回溯历史,计算机、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移动电话、万维网等主流数字技术均缘起于“二战”时期的英美两国,美国最终居上,成为今天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引领者。


不止如此,占据技术制高点的美国还率先提出了诸多影响重大的数字理念,我国今天着力发展的人工智能、电子政务/商务、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概念,其源头都大多可以追溯到美国企业。


“互联网+”是中国企业开创的为数不多可圈可点的数字理念,但其终究只局限于消费互联网的末端创新;相比于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两条腿走路”的美国,底层空虚的中国数字经济目前明显处在“单脚跳”的阶段,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业务占比低下,全球影响力不足的问题。


数据也在勾勒中国数字经济的羸弱侧影。


联合国贸发会议前沿技术准备度指数显示,美国、瑞士和英国分居前三位,我国仅居25位;ICinsights数据显示,全球前15名的半导体厂商中,美国独占8家,中国大陆地区没有一家入榜;而前述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38.6%的成绩,比起德国、美国、英国平均超过65%的比重,仍有不小的差距。


借助资本做大规模赚快钱,明显比花大力气啃技术的硬骨头来得“划算”。互联网巨头长期的投机心理,酿成数字化技术原地踏步,最终反将一军的恶果。由此可见,监管层的“紧箍咒”,也是引导数字经济企业从“做规模、赚快钱”的粗放玩法,向注重技术研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回正的权宜之策


至此,“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将走向何方”的答案也呼之欲出。


奔向深海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以及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是以“十四五”规划为代表的政策层,针对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问题给出的明确解答。


其中,补短板型技术,如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核心算法、通用处理器;优势技术,如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前沿型技术,如6G、量子信息、神经芯片、类脑智能、DNA存储、第三代半导体等数字技术,被放在推动数字产业化一节中重点提出。


在政策和产业趋势的引导下,敏锐的一级市场已经在正确的点位掷下了筹码。


整体来看,2022年,ESG议题和“双碳”政策的落地将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引向绿色科技和清洁能源,IDG资本与香港中华煤气共同成立国内首支百亿级零碳科技投资基金,远景科技与红杉中国共同成立百亿级碳中和技术基金。据预测,2030年,国内绿色科技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金额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


过去一年,产业投资机构的活跃程度明显上升。相比传统VC,CVC的资金来源于企业自身,投资金额和周期的长期稳定性,为其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布局提供了必要保障。


具体来看,2022年,IT与信息化、智能制造领域成为资本最为青睐的两大领域。从金额来看,智能制造领域以超过3000亿元投资的“吸金力”独占鳌头。


与此同时,以数字经济创新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成为投资的重要考量因素,智慧工业、数字医疗、智慧物流等产业数字化项目备受资本关注,芯片、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底层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为投资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2022年我国整体投融资市场仍以早期轮次为主,但平均投资金额较高的项目还是向中后期集中。而聚焦数字经济领域,过去一年,半导体芯片、新能源车、清洁能源及运输物流领域成为大额资本的重点关注对象,单笔融资金额均在30亿元以上,部分项目甚至收获超过百亿元融资。


资金汇入的名为“当下”的激流,同时也在向“未来”奔涌。


从根本上看,数字技术的深度决定应用层的广度,是决定数字经济整体形态发展的最本质动力。过去中国在用于单向度增进效率的“专用技术”突破上已经略有小成,未来中国数字经济的攻坚方向将更偏重于具有全领域创造性、引领性的“通用技术”层面。


而在寻找“关健技术”的过程中,业界也不能放弃如何“学以致用”的思考,技术与应用并进的思维逻辑依然是提升技术变现效率的保证。


从外延层面着手,中国企业需要变革既有的平台模式,在过往鲜少涉足的工农业等领域深耕,以技术结合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进程。


放眼全球,基于当前形势预判,中国数字经济“缺芯少魂”的局面短期内或难以逆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的进度条,也将在机遇和挑战的极限拉扯中艰难前行。


这意味着我国数字经济将在秉承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丝绸之路”、营造良好国际合作环境的规划前提下,做好权衡资源投放、备好应急预案的准备。


结语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从2020年的不足8%跃升至10%,并做到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以及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建立完善。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今天与大道中之岔路,巨潮中之暗涌,同侪中之强手颉颃的中国数字经济,无论作何抉择都唯有前进一途



编辑 | 杜仲

设计 | 任孟强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徐蕊_XN043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