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看两会 | 雷军“两会”表决心--小米造车


“小米造车在各位领导的高度关心和高度支持下,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了冬季测试,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雷军红光满面。
作者 | 徐蕊 侯梦茹
来源 | 天天财经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雷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三份议案,其中两份与汽车有关。
在《关于构建完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与《关于大力发展汽车文化,助力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建议》这两份议案中,雷军呼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的今天,构建完善汽车行业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大力弘扬和发展汽车文化,提升汽车工业软实力。
雷布斯对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关注可见一斑。
当然,一向和网友打成一片的雷军,也就“小米汽车何时量产”这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给出了直接回应:明年上半年。
“小米造车在各位领导的高度关心和高度支持下,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了冬季测试,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雷军红光满面。
“被逼出来的决定”
为什么小米要造车?雷军认为这是“被逼出来的决定”。在央视《云顶对话》节目中,雷军曾表示,智能电动汽车成为了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的融合,“如果你不干你就落伍了 ,所以小米造车是一个被逼出来的决定。”。
但被逼造车的雷布斯却对小米汽车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不但在谈及时间分配时表示自己有1/2的时间都投入到造车上,还公开表示这将是“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这一回,我将亲自带队,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赌上一切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在“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在他看来,小米的业务从个人设备,到智能家庭、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是一个再顺畅无比的扩展链条。
更何况,再不入场,就晚了。
在全球汽车工业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我国汽车领域“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加快提升,2022年渗透率达25.6%,已提前完成“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
新能源汽车快速推广应用的背后,是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及产业链、产业生态持续完善。业内认为,经过多年培育,中国在电动化领域已拥有领跑全球的能力;叠加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前景,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黄金时代”。
一边是持续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边却是逐渐下行的手机市场,机会和风险并举,如何抉择?雷军的焦虑是显而易见的:消费电子领域几乎所有的巨头都已下场布局,如果不做汽车,未来小米会不会沦为一个失去了成长空间的“传统公司”?资本驱动下,小米市值面临增长压力,汽车是巨大的机会。所以,对小米而言,造车是大势所趋,别无选择。
更何况在众多企业的试水后,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供应链和市场。
万事俱备,雷布斯行动起来。
2021年3月29日,小米宣布造车;3月30日,成立全资子公司、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4月1日,申请“小米汽车”商标……一刻都没耽误,小米造车运动,浩浩荡荡的开了场。
自官宣造车以来,小米为之投入了巨额资金。小米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投入为8.29亿元,较第二季度增加35.68%。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造车业务累计投入18.65亿元。
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起步也不算早,但它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产业协作,尤其是对用户的洞察、连接和运营非常成功,实现了网络时代以硬件带软件的高用户黏性的运营模式。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是对苹果产品模式最好的学习,也是在苹果模式的基础上最成功的中国本土化商业创新。
雷军看到了造车的机会,也认定了这个趋势。但造车确实比造手机复杂太多,他和团队都没有直接的经验,因此必须从头开始学。除了在新能源方面与时俱进,在小米已经披露的造车信息中,最有价值的是它们对于智能汽车的理解,以及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这是比新能源汽车更重要的未来方向。
“烧钱,准备好了”
众所周知,造车是最“烧钱”的行业之一。蔚来汽车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元)就不要造车;何小鹏也在小鹏汽车完成A+轮融资之后大呼,“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觉得200亿都不够花”。蔚来就曾在2016-2020年的五年时间内,烧掉了600多亿。
因此,尽管小米在第一时间公布了首期投入100亿的大手笔,“钱不够”依然是外界对小米造车最大的质疑之一。
没有整车制造经验、没有专业积累、没有足够的人才、没有有效的芯片解决方案……从0开始的小米想造车,花掉100亿太简单了。
所幸,“活水”很快就来了。
3月7日,金山软件的一纸公告披露了由小米集团牵头的一只基金的募资最新进展。根据公告,本基金预期认缴出资额100亿元,截止目前,预期所有合伙人做出的出资承诺为 90.30 亿元。其中小米武汉公司计划出资30亿元,占比 33.22%;小米北京出资3000万元;小米关联公司金山软件旗下的武汉金山出资 5 亿元,占比 5.54%。其他投资者包括亦庄国际投资、天津海创、海南华盈开泰、广州华多、兴证投资、北京兆易、北京市引导基金、纳星创投、帝奥微、信银浩鸿。
公告称,小米北京为该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负责该基金事务。雷军将获委任为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该只基金将投资于中国芯片行业,被投资公司主要著重于集成电路,以及相关上游及下游领域(涵盖新一代资讯科技、 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显示器及显示装置、汽车电子,以及有关移动终 端消费品及智能装置的上游及下游应用及供应链)。
根据公告,小米的这只基金名称为 "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小米智造基金),于 2021 年 9 月成立,2022 年 7 月进行了首次募资,规模在 63.3 亿元。今年 3 月,小米智造基金展开第二轮募资,5 位投资人共认购 27 亿元。分别为北京市政府引导基金出资 20 亿元,武汉金山出资 5 亿元,帝奥微电子出资 1 亿元,纳星创投出资 8000 万元,信银浩鸿出资 2000 万元,至此其总募资额达到 90.3 亿元。
来自爱企查
根据爱企查信息,该基金已有多起对外投资,涉及新能源锂电池、半导体、汽车、先进材料等行业。如广州鸿翼芯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傲芯科技有限公司、爱科微半导体、华源智信半导体等,都是与汽车电子、高尖端芯片设计等相关的企业。
据中汽协统计,今年我国乘用车市场规模已经连续8年超过2000万辆,也是唯一一个破2000万辆的国家,“传统燃油车高端化、新能源车全面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小米是一片蓝海,小米造车的决心也是坚定的。现在看来,通过投资,实现多管齐下,小米已经全方位布局了汽车生态。
雷军在2022年出了一本书,名叫《小米创业思考》,他在书里更确切地说,新能源汽车需要15~20年的洗牌时间,然后生存下来的电动车头部企业,要有年出货1000万辆的能力。
1000万辆是什么概念?2021年,只有全球汽车销售冠军丰田,把所有车型的销量加在一起,突破了1000万辆。
10~15年又是什么概念呢?正好是国务院那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的完成时间,也就是2035年左右。中国官方的预期是,2035年汽车新车总销量达到4000万辆,纯电动车要占主流,也就是说,到了2035年,光是中国的纯电动车市场就应该达到2000万辆的空间。小米想要每年卖出1000万辆,那可就占了一半。
小米所图,不可谓不大。
在不远后的2024年,小米汽车能否正式量产,20年内又能否进入世界前五?这些问题让我们交给时间来回答。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徐蕊_XN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