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养老第三支柱与资本市场发展

中国金融杂志
2023-03-10 10:29:38
25311
目前,养老金融面临“三低”局面:养老金规模占GDP和个人金融资产的比重偏低;养老金三支柱中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占比偏低;养老金投资方向中权益类资产占比偏低。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行,“三低”状况有望在未来逐步改善,推动养老第三支柱发展。

作者:潘东「光大理财总经理」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4期

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2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从人口老龄化进程、三支柱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等多方面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是非常及时且必要的。

一是出生人口持续下滑。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同比减少10%,也是我国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且2022年我国总人口减少85万,为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人口负增长。新生人口下降加上人口老龄化加速,意味着未来抚养比将出现快速上升。根据OECD的预测,中国未来10年老年人抚养比将从当前的21%快速上升10个百分点到31%,相当于日本1995~2005年的进程。日本在房地产和股市资产泡沫破灭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共同作用下,人均GDP从1995年的4.4万美元降至2005年的3.8万美元,这充分表明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可忽略。

二是新冠疫情冲击,经济增速放缓。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3.0%,低于2020~2021年的平均增速5.2%,经济增速从2019年之前的6%以上快速下滑到5%左右。我国GDP增速从2015年的7%逐步下降到2019年的6%,用了近五年时间,然而从2019年的6%下降到2020~2021年的5%几乎没有过渡期。在新冠疫情冲击及经济三重压力之下经济增速放缓同时叠加快速老龄化,未来年轻人需要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承担更大的养老压力,长期养老负担增加。

三是年轻人失业率快速上升,未来抚养压力增加。年轻人失业率升高,一方面,近两年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和文体娱乐等接触密集型服务业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应届毕业生失业率较高。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年轻人高失业率意味着劳动技能积累的不足,未来工资提升的空间较小,使本来占比趋势下行的年轻人劳动参与率下降,意味着对老年人抚养压力进一步上升。

四是未富先老隐忧,亟须养老金融发力。比较主要经济体的老龄化与人均GDP水平,我国2022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4.9%,人均GDP为1.3万美元左右,而日本、美国在这一老龄化水平时,人均GDP分别为4.0万、5.7万美元。当前我国人均GDP水平,相当于美日在同等老龄化程度时人均GDP的32%左右,未富先老隐忧显现。2035年远景目标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意味着老龄化背景下,经济追赶压力进一步增加。在未富先老背景下,养老金融更需弥补总量偏小、结构失衡、权益占比偏低等短板,提升长期稳健价值,缓解养老体系压力,更好发挥养老金融作用。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后,是第三支柱建设新阶段的开始,未来第三支柱的发展潜力空间巨大。目前,养老金融面临“三低”局面:养老金规模占GDP和个人金融资产的比重偏低;养老金三支柱中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占比偏低;养老金投资方向中权益类资产占比偏低。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行,“三低”状况有望在未来逐步改善,推动养老第三支柱发展。

一是全社会养老金规模占GDP的比重偏低。截至2021年底,我国三支柱养老金规模合计10.5万亿元,加上全国社保基金的2.4万亿元,四个板块养老基金总计为12.9万亿元,占GDP的11.3%。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养老金与GDP之比存在很大差距。2019年全球各类养老金总计60万亿美元左右,约占全球GDP总量86万亿美元的70%;而美国三支柱养老金总计39万亿美元,占GDP的169%。若我国养老金与GDP之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则意味着我国养老金规模还有至少6倍的增长空间。

二是第三支柱占个人金融资产比重过低。养老金三支柱中,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占比偏小,而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是个人未来可预期、可支配的养老收入。截至2021年底,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超6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积累基金4.5万亿元,第三支柱税延型养老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保费收入约10亿元,三支柱占比分别为 57.1%、42.9%和0.01%,而美国养老金资产三支柱占比分别为7.7%、53.3%和39.0%。

我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超过200万亿元,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作为居民个人的养老金,规模合计4.5万亿元,占比仅为2%左右。而美国第二和第三支柱规模合计35万亿美元,占美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比重的24%。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中养老金的占比显著偏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可由个人自主决策、门槛较低,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和抵税效应的增加,居民参与意愿会逐步提升,第三支柱的增长潜力较大。

三是养老金投资于权益市场的比例偏低。根据相关监管规定,我国社保基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上限为40%,基本养老基金在股票等权益类产品的比例上限为30%;年金基金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40%,税延养老保险资金投资股票比例不超过45%。但根据实际投资权益估算,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委托投资比例仅20%,按委托投资权益比例上限算,投资股市比例仅为4%;企业年金投资权益10%左右,社保基金25%左右,按此测算,投资股市规模合计1.3万亿元,占A股市值比例仅为1.4%,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1.5%,而美国“401K”计划投资于权益的比例高达56%。截至2021年末,美国共同基金市场总规模近27万亿美元,其中养老金资产占比47%。由此可见,美国养老金与共同基金互动日益紧密,实现了良性互动。

考虑到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以个人资金为主,承担风险能力相对更高,可以提升养老金投资权益比例,获取权益市场的长期收益,以较好的收益吸引更多人参与第三支柱。此外,当前的市场时机也为第三支柱创造了较好的建仓时点,A股经过两年的“熊市”,估值处于底部区域,未来的增长空间较大;债市经过2022年11~12月的大幅调整,静态收益率处于较高水平,能为养老产品提供较好的基础收益率,无论股市还是债市,都为12月入市的养老金产品提供了较好的建仓时机。

基于此,要积极促进养老第三支柱与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良性循环。

首先,抓住当前第三支柱政策的契机,提升个人参与的积极性。2022年11月4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养老三支柱顺势起航。个人养老金的账户开户人数已超1800万,开端总体良好,应抓住第三支柱政策的契机,加大个人养老金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个人参与的便利性,如增加重大医疗支出等紧急情况下的提前支取,提升居民参与第三支柱的积极性。

建议增加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转换便利性。美国的户主在转换工作或退休时,可将第二支柱的“401K”计划的资金转存到IRA账户,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然后自主决定投资产品。我国第二支柱中个人参与者无法选择投资的产品,第三支柱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通过第二和第三支柱转换,可以为第三支柱补充有效资金;同时第三支柱可投资的权益比例上限高于第二支柱,可提升养老金的长期收益。

其次,形成第三支柱发展与金融机构的良性循环。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后,各类型金融机构应发挥主动性和各自禀赋优势,共同推动养老金融市场发展,形成第三支柱发展与金融机构业务的良性循环。商业银行发挥渠道和客户服务优势,银行理财的客户资源和资产配置优势,公募基金的股票投研优势,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障的优势等,共同打造良性的养老金融生态圈。同时,应构建较好的资管生态环境,形成个人、渠道与资管机构的良性互动,配置型资管机构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与工具型资管机构公募基金的良性互动。

养老产品的管理人要有社会责任担当,要为投资者创造持续跑赢通胀的回报;要树立长期稳健投资理念,以长期的投资周期进行资产配置;要坚持普惠性,为普通百姓管好养老钱,投入优秀的投研力量做好产品。养老金融服务具备长期性,要加强投资者陪伴,激发客户养老规划和投资需求。个人养老金涉及千家万户,要强化独立托管,守住安全底线。

再次,促进第三支柱与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当前我国养老金占经济的比重偏低,意味着在金融体系中,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社会资金的加权久期偏短,造成金融市场波动偏大,对股权投资和创新的支持相对不足。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为股市引入了长期稳定的资金,应抓住契机不断健全资本市场机制,培育长期投资理念,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形成相对稳定的预期,实现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股市的稳定性需要长期资金,长期投资需要股市有较好的投资环境,二者相辅相成。第三支柱的发展和业绩的稳定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养老金体系,不断促进养老金市场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积极发挥银行理财在第三支柱的作用。第三支柱投资范围首次纳入银行理财产品,意味着银行理财正式进入三支柱养老体系,应积极发挥理财优势,在养老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多作用。第一,发挥银行理财的稳健投资优势和资产配置能力,为养老资金保值增值;第二,发挥母行渠道优势,不断拓展第三支柱资金来源;第三,发挥银行综合服务优势,与母行深度协同,凭借强大的客户、账户、渠道和科技四项优势,为客户提供账户、受托、账管、缴费等综合化养老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在养老金业务方面的全方位需求。

建议扩展第二支柱投管人名单,纳入银行理财等机构。企业年金管理人名单自2007年发放第二批之后未有更新,目前只有22家机构在列。考虑到市场环境、监管环境和机构类型的变化,建议将管理规模近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纳入投管人范围。银行理财具有债券投资、股债配置的投资经验和优势,继承银行稳健的投资风格,与企业年金的资金属性和风险偏好匹配,且不断深耕养老理财,可以更好地发挥银行理财在三支柱建设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琚杰_XN044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