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解读 | 合力打造互联互通大湾区金融创新窗口

天天财经116
2023-03-03 22:21:27
29152
两份文件既关注民生金融便利、市场互联互通等粤澳深港合作的共同重点,又结合两地情况,提出了粤澳合作、深港合作的特色项目。

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步伐是应时代的趋势,大湾区金融“窗口”和“试验田”将推进内地城市与香港、澳门的金融、经济一体化,为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添薪助力,同时也为科技企业持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作者|刘家豪  杜仲

来源|天天财经116

 

“我感到春天来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开场致辞时介绍。

 

就在论坛开幕前的2月2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到访广州和深圳;同一天,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意见,各提出30条金融改革创新举措,强化金融支持横琴和前海发展的力度

 

以二月初香港通关作为一个重要契机,后续粤港澳互联互通行动和国家层面的重磅政策一个接一个,春天,近在咫尺。


民生产业两手抓

推动特色金融创新

《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横琴金融30条”)和《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前海金融30条”)均将民生领域的金融创新和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将构建更优质、更多样、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体系作为重要目标

 

“两份文件既关注民生金融便利、市场互联互通等粤澳深港合作的共同重点,又结合两地情况,提出了粤澳合作、深港合作的特色项目。” 2月24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合作区政策文件发布会上介绍称。

 

在共性政策上,首先是服务民生领域的金融创新,提供更为优质的民生金融服务,例如居民信用融资、便利使用移动支付等;其次深化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银行保险等业务,提升资金便利度;此外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便利跨境交易,优化跨境投融资,先行人民币国际化;最后是加强监管,通过建立金融监管合作机制,确保符合开放防控机制。

 

特色内容上,则依据不同的区域属性与禀赋各有侧重。

 

以“横琴金融30条”为例,其特点是以“区域独有”的举措和“创新突破”的金融模式,推动琴澳两地金融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和金融要素的链接沟通,是一种全新的业态模式。

 

“区域独有”的举措从打造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金融环境、促进合作区与澳门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现代金融产业、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加强金融监管合作、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提出多条具体措施。

 

“澳门特区政府已经积极地打造软硬件设施的现代金融基础。不过,澳门过于依赖传统的银行和保险业务,未来澳门可通过横琴在跨境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以及普惠金融等领域得到发展。” 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桂平说。

 

“横琴金融30条”创新突破性地提出,设计更开放的金融环境,通过构建电子围网系统,探索跨境资金自由流动途径

 

澳门企业进入内地创业,常常会遇到外汇管制的问题,跨境资金的流动性受到限制,而电子围网系统实现了澳门与内地的资金流通,将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但是市场仍然面临监管双边的挑战,两个市场、两种货币甚至是两个金融监管体系的冲突会产生不少风险,双方需要努力和配合,在创新的同时处理好风险。

 

“横琴意见出台,业界很兴奋,给了我们很大空间。”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刘晓艳说,意见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在合作区设立分支机构及专业子公司,可以优化合作区金融市场业态、激发跨境金融创新活力,为粤澳经济联动和澳门经济多元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活水

 

同时,“横琴金融30条”还策应了“四新产业”的发展,将加强对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的金融支持。

 

“前海金融30条”则意味着深港金融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表示,这对于市场信心是一个极大鼓舞,同时为深港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机遇。

 

其中格外值得关注的是,文件中提及推进内地与香港在金融领域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允许前海证券、期货公司通过香港市场上市补充资本金,支持前海企业和项目通过开放式基金、有限合伙基金和房产信托在香港融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平台,推动内地和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建设。

 

这些措施将为更多内地企业和项目通过香港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提供便利,也将进一步发挥香港链接境内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优势,成为内地企业境外融资的首选地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肖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内地在岸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离岸业务优势。相对而言,香港的金融机构,包括中资、本土及外资都积累了较多的海外及离岸业务经验。因此,香港金融机构可以发挥的比较优势是满足内地企业与居民的离岸及跨境业务需求。

 

“前海金融30条”提及的拓展离岸金融业务与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行未来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先行先试”。通过探索跨境支付清算新机制,促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拓展大湾区业务,为不同地区的投资者参与在离岸市场人民币交易结算提供便利,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民生方面,一系列措施为香港居民学业、就业、创业、置业保驾护航,不但为香港居民消费、理财、投资提供了便捷资金通道;也为港企港人在前海创新创业提供了高效融资服务。

 

“监管相互间的协调是金融合作的保障。”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认为。“前海金融30条”提出将探索与香港金融体系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健全跨境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建立深港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并探索跨境金融监管创新,发挥前海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在金融领域“试验田”作用。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注册地位于“前海”“横琴”的金融类企业超3200家。从成立时间及注册资本看,89.8%的企业成立于5年以上,83.2%的金融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这意味着,将这里作为试验田实践金融改革创新拥有着坚实的金融土壤与服务基础。

金融赋能创新

下一个华尔街与硅谷?

上述两份文件发布仅仅三天后,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又扔下一个重磅利好,他表示港交所今年3月将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科技公司来港上市,有助香港在金融方面与大湾区联通

效果是可预期的。可参考的前例是,2018年4月,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允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产业公司和在海外已上市并寻求二次上市的中资及国际公司在香港上市。这一修改,曾吸引了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等企业先后在港交所挂牌。

 

而针对科技公司的再一次规则变动,也将为优秀的未盈利科技企业寻求充足的资本支持提供可能。

 

香港方面希望还未创造盈利的科技型公司前往港股市场融资上市,让科技公司拿到融资后反哺实业,做大做强科技行业,提升国家高端制造水平,解决核心科技领域的发展问题。

 

港交所规则的这一重要变动并不是单向的。2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与配套监管指引,标志着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正式转向备案制,执行了25年的“97红筹指引”即将落幕,预计企业选择赴港上市比之前更便利。总体来说,备案制度的推出,将境内境外上市统一管理,补齐了此前的监管空白和短板。

 

“双向奔赴”之下,境内科技企业赴港上市的通道被大幅拓宽,而近水楼台的大湾区企业也将更方便受益于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早在2022年10月,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出席金融科技周时就曾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财富不断增加和创新科技发展,都带来重大双向资本流动。他提到,深圳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新股集资中心,相信随着内地经济增长,分散财富配置需求亦会继续增长。他预期大湾区未来的双向资金流动将明显增加,并成为世界上其中一个最大的财富管理及风险资产管理热点。

 

他表示,深圳已成为创新中心,香港则是金融中心,认为两者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相当于硅谷及华尔街。随着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规则,这一生态系统将愈加成熟和清晰。

 

不止如此,事实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其整体金融实力再上台阶,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金融枢纽地位正在不断凸显。在最新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位列第四位,深圳再次提升,到第九位,广州位列第二十五位,大湾区主要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金融开放的最前沿,承担了我国金融开放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其中香港连接着全球金融市场,汇聚全球资本,集聚全球一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扮演着内地与全球金融市场联通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圳正积极打造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集聚大量的风险投资机构,202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额已稳居全球第二;广州金融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已建设我国第五家期货交易所。”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所长胡彩梅表示。

 

逐渐开放而完善的金融体系与全球资本合力,将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弹药

结语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3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回应记者关于金融体制改革提问时指出,改革总方向是使得我国金融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更安全,并更强调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步伐是应时代的趋势,大湾区金融“窗口”和“试验田”将推进内地城市与香港、澳门的金融、经济一体化,为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添薪助力,同时也为科技企业持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编辑 | 杜仲

设计 | 任孟强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徐蕊_XN043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