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催收公司”宣布停业


近年来,监管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催收、暴力催收,强调无论是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消费金融、小额贷款等新兴非银机构,都必须规范催收方式。
5月25日凌晨,国内催收行业负有盛名的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永雄集团”)宣布从当天起停业。
永雄集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的一则《告全体员工书》中称,决定停业与安徽警方的跨省执法有关。据《告全体员工书》描述,“2023年4月3日、4月10日和5月19日,安徽警方跨省执法,相继介入集团卫成公司吉首分公司,集团怀化分公司、湘潭分公司和邵阳分公司调查,共将179名员工强制带往安徽,并分别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共有3名员工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批捕。”
永雄集团号称‘国内最大"的催收公司,曾经谋划在纽交所上市,后撤回上市申请。
在年前的年终表彰大会上,永雄集团披露的未来10年计划也透露出转型的信息:从2023年到2027年,争取至少培育扶持5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催收企业,将永雄集团打造成为一家专门培育扶持催收企业、帮助催收企业发展的管理公司;从2028年到2032年,通过上市融资开设地方AMC,批量收购和处置个人不良贷款。同时,2023年永雄集团将力争实现人员规模稳定1万人以上、年营收10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1亿元以上、新增客户单位10家以上等年度任务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65.80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同比增长0.63%。
信用卡信贷不良催生了不少第三方催收企业。艾瑞咨询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有超过3000家逾期应收账款催收服务供应商。天眼查则显示,现在存续在业的催收企业多达6202个。
近年来,监管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催收、暴力催收,强调无论是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消费金融、小额贷款等新兴非银机构,都必须规范催收方式。
2022年,原银保监会出台《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对银行保险机构自行和委托外部机构催收行为进行专门规范,明确设定不得采取的催收方式,进一步规范银行保险机构催收行为,维护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2年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也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落实催收管理主体责任,严格制定并实施催收业务审计检查、投诉处理等管理制度,规范催收行为,不得违法违规提供或者公开客户欠款信息,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断加强本机构催收能力建设,降低对外包催收的依赖度。加强对外包催收机构的管理。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徐蕊_XN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