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轰然倒塌,最慌的是他们

天天财经
2023-03-17 18:33:28
27921
硅谷银行已经积累出一套服务科技型初创公司和VC的经验以及生态,这是任何银行无法比拟的。

作者 | 徐蕊

来源 | 天天财经

上周末,金融市场飞来一只重量级“黑天鹅”。拥有40年历史的硅谷银行只用了48小时便轰然倒塌。

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美国银行倒闭事件,也是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二大银行,规模仅次于2008年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

事件发生后,美股很快感受到了“寒意”

3月10日,美国银行业股票集体跳水,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花旗集团四大银行的股价大跌,总市值蒸发了约500亿美元。

3月11日,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近200点,跌幅1.76%;道琼斯指数跌破32000点整数关,跌幅1.07%。如此大范围的影响不禁让人猜测这会不会是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一     金融创新与资产配置策略

截止发稿前,天天财经为您梳理了时间线,一起来感受下硅谷银行“光速”倒闭的节奏。

123.png

说起SVB,虽算不上头部但也不是小角色。

据美联社报道,作为美国第16大银行,硅谷银行是科技行业、初创企业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主要金融渠道,其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以上。

这么一个优等生,为何会出现危机呢?

这就要从银行的业务模式说起,传统银行赚钱靠存贷利差。一面吸收存款并付利息,另一面要拿去投资,比如发放贷款或购买债券。

这两者的利息差就是生存之本。

SVB运营模式大抵也是如此的。不同的是其客户群体非常特殊,主要是PE/VC、高科技企业与初创企业以及相关企业的员工等,某种程度上带有一些创投财务公司的属性。简单来说,硅谷银行的业务即吸收初创企业存款,并向风投公司和创业公司提供贷款。

硅谷银行的投资领域侧重于信息与电子技术行业、软件与网络服务行业、生命科学行业,主要向这些领域中高速发展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投资。

成立40年,它在金融创新上既考虑了回报率,也充分考虑了投资组合。

SVB的业务遍布北美、亚洲和欧洲等地,Facebook、Twitter、思科(Cisco)、Ring、Beyond Meat和Shopify等公司都曾是他的客户。

业务拓展的快速发展与其创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息息相关。


据天天财经调查,硅谷银行早先突破了债券式投资和股权式投资的限制。

对于债券投资,硅谷银行主要表现在从客户的基金中提取部分资金。

尽管创业投资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债券及股票的销售,但硅谷银行会从客户的基金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创业投资的资本,以减少募集资金的数量以及募集所需要的花费。而后银行将资金以借款的形式投如创业企业。

采用股权投资时,硅谷银行与创业企业签订协议,收取股权或认股权以便在退出中获利。

值得一提的是,硅谷银行在投资中往往混合使用两种方法:将资金借入创业企业,收取高于市场一般借贷的利息,同时与创业企业达成协议,获得其部分股权或认股权。

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收益,同时降低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初创企业都认为SVB对其客户当大方,会出资买其股份的原因。

如此一来,客户融来的资金自然选择会放在SVB里。

伴随风投活动的热潮,SVB赚得盆满钵满,这些存款自然也不能放在自己腰包里,而是要布局各种金融投资。

除了发放一些长期险贷款,SVB还会购买大量低风险债券,比如国债和住房抵押证券等产品,可这些产品的期限很长,大部分都在十年以上。

在2022年之前长期低利率和流动性充裕的资金环境下,硅谷银行接近一半资产的910亿美元配置在固定低息的长期美国国债和住房抵押债券。

而典型商业银行会在升息周期把资产尽量配置在浮动高息的企业贷款或者浮动利率的国债、公司债以及住房抵押债券。

硅谷银行这样一个独特的资产配置策略,具有明显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错配特征。

应对高位通货膨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去年以来多次激进加息,加上人力成本逐日提高,头部公司尚且日子难熬,初创公司更是举步维艰。这一背景下,赌徒心态奠定了SVB今天的崩盘之局。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话总结崩盘直接原因就是期限错配,短债长投。

二     出手兜底

如上所述,SVB是银行业中针对风投型企业的早期行动者之一。

这在1983年是非同寻常的创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从整体上看,初创企业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失败率约较高。

因此,传统银行在没有重大的风险缓解措施,如担保(大多数初创企业无法提供)的情况下,通常不敢向风投型企业提供贷款。

由于这些信贷决定是基于对该行业的深入了解,传统银行纯粹基于固有的信贷风险指标,可能无法(以合理的成本)提供融资。

SVB的业务主要都聚焦于科创类企业,这使得它能够更好地了解它的利基行业,拥有市场上其他参与者所没有的行业洞察力和优势。

因此,初创企业想要寻找新的投资或上市,SVB是最受欢迎的贷款机构之一,这也使SVB得以成长为该行业的优等生。

DIC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存款总额约为1754亿美元。

硅谷银行危机也给美联储的宏观审慎政策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

从美国监管机构的反应来看,硅谷银行风险爆发两天后就被果断关闭,并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接管。

通常商业银行危机都是及时关闭进入上述处置程序,而不是采取联邦政府救助,从而造成未来银行业的道德风险。

要注意的是,硅谷银行是储蓄银行,是有储户的,储蓄银行是不能自己破产的。在美国监管层面,投资人并不享受什么保护权,因为投资是个人决定的,而储户是需要被保护的。

幸运的是,美联储出手托底了。美国东部时间3月12日晚,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三家联合发布公告称,硅谷银行事件后,所有硅谷银行储户“将从3月13日周一开始可以支取其所有资金,与解决硅谷银行问题相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

危机似乎已经解除,秋后算账开始。

美国证监会、美国司法部开始调查硅谷银行高管在事发前不久大举出售股票一事,美联储宣布将在5月1日公布对硅谷银行事件的调查结果。

至此,恶化的局面暂时得到了控制。但是笼罩在此次危机中的阴霾还未散去。

三     一曲难终

硅谷银行倒闭的原因,表面上可以说是客户类型过度集中。

作为一家特色经营的商业银行,客户类型集中是必然的,既是特色,更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对中国的科技创业圈来说,SVB是一个非常通用的选择。

根据硅谷银行第四季度财报,其银行存款中,有12%属于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行业。硅谷银行暴雷后,有多家中国CXO机构担心客户(创新药企)存款兑现受到牵连,无法按期支付酬金,进而影响订单的支付与续签。

所幸,中国生物药企所受直接影响有限,其1754亿美元存款中仅12%与生物医药相关。

尽管如此,很多大药企惨遭舆论波及,不得不第一时间出来回应。

据天天财经报道,3月13日,基石药业、北海康成、再鼎医药等企业紧急回应,澄清本次暴雷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均不大。

同期,部分企业未披露具体金额,如康龙化成(3759.HK)、云顶新耀(1952.HK)、嘉和生物(6998.HK)、北海康成(1228.HK)等,表示仅有少量现金存在硅谷银行。

另外,九安医疗(002432.SZ)3月13日发布公告称,在硅谷银行的存款金额现金类资产及金融资产总额的约5%。次日,九安医疗称在硅谷银行的存款已可以全额使用。

截止3月17日,其中包含信达生物(01801.HK)、康方生物(09926.HK)、歌礼制药(01672.HK)、君实生物(01877.HK,688180.SH)、开拓药业(09939.HK)等多家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公布或回应了其在硅谷银行的存款占比情况,大部分都表示对公司运营或现金流影响不大。

看得出,这次倒闭也是客户群的特殊性,造成了特殊的负债结构,给资产负债管理带来了难度。

所幸硅谷银行破产对中国生物医药板块的负面影响有限。但如果把视角拉长,该事件所反映出的资金链安全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据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周皓分析,这次事件对科技发展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硅谷银行只是一家专业支持科创企业的特色银行,规模不大,资产中真正投向科技行业的资金只有600亿美元左右,并不是科技投资的主力和主流。

科创企业还有一个特点,当一家科创企业成功后,可能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失败的企业则几乎对社会经济没有什么影响。

从这个角度说,硅谷银行的倒闭对现有的科创企业会有影响,但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硅谷银行所持有的资产基本都是优质资产,只是因市场利率变动有较大亏损,但资产不会清零,存款人即使有损失,损失也有限。

然而,由于银行的公共特性,硅谷银行的破产可能会引发中小银行信誉的丧失,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这么多年来,硅谷银行已经积累出一套服务科技型初创公司和VC的经验以及生态,这是任何银行无法比拟的,它能够更好评估科技企业、评估风险,评估企业到某个阶段该做什么事,这种积累和经验,短时间内,其他银行机构极难做成。

但随着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发展,在线支付、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新型金融服务商和平台。

这次破产是一场科技创业和风险投资的警钟,提示我们在追求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风险和稳定。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健康、可持续、有价值的科技金融服务商和平台出现。

截止发稿前,避险情绪仍在增长,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此次事件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美国硅谷银行模式对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启示》奚飞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徐蕊_XN043
猜你感兴趣